法治日报|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现状:需求因人而异,有人成“数字贫困户”( 二 )


“尽管具备互联网接入的条件,但我觉得这一辈老人已经被互联网社会淘汰了 。 ”刘奶奶的孙子刘洋说 。
有些老年人虽然可以使用微信基本聊天功能,但网购、打车、手机支付等这类流程稍微复杂一点的操作对他们来说仍然比较困难 。
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刘爷爷已经学会了微信聊天,却被社会保障资质审核的流程卡住了 。 这一流程需要在线上完成,但刘爷爷实在不懂如何操作,最后在年轻人的帮助下才完成了 。
除了使用智能设备存在障碍以外,采访人员注意到,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老年人的数字素养难以匹配复杂的新媒体环境 。
在子女的帮助下,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的张阿姨学会了使用微信支付,她也乐于使用这种付款方式,但有一次她在某视频中看到网络支付会导致银行卡被盗,她便拒绝再使用微信支付了,除非是在子女的陪同下 。
山西省太原市的贾奶奶是退休在家的小学老师,她可以熟练使用微信、抖音、快手等 。 其孙女告诉采访人员,疫情防控期间,贾奶奶在“数字化生活”上比较突出的表现是通过搜狐新闻、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获知关于疫情的最新信息,但很容易受虚假新闻影响,有时候难以分辨信息的真伪 。
除老年人自身原因外,数字产品不适用也增加了老年人“触网”负担 。
张阿姨吐槽说:“几年前,女儿给家里买了一台网络电视机,打开后操作界面太复杂,找个想看的节目特费劲 。 ”无奈之下,她只好又把老电视搬了出来 。
“其实这些‘数字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通过他人帮助解决的,有些老人经常会觉得自己已经被时代甩在了后面,会有一种失落感 。 ”杨欢说 。
数字需求因人而异,融入现代接受老去
不过,采访人员同时发现,并不是每位老年人都有强烈的数字需求或者遭遇了“数字困难” 。
安徽省滁州市的小刘这样描述生活在农村的爷爷的生活——不需要数字设备,没有遇见“数字困难” 。 “农村可以实现食品上的自给自足,如果需要进县城购买其他物品,坐车也都只收现金,反而不接受扫码支付 。 村子里也接入了互联网,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基本的老年机和普通电视已经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了,村子里的老年人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和娱乐方式,他们自得其乐 。 ”
但在信息化程度越高和经济更发达的地区,老年人的数字需求可能更明确 。
在浙江省杭州市读研究生的小杨的描述中,她的姥爷一开始没有支付宝,只会使用微信语音聊天功能,由于此前姥爷所在地区的严格防疫管控,姥爷若是想进入其所在小区,必须扫健康码,于是姥爷才在她的帮助下下载和使用支付宝 。
也有些老年人会使用智能设备去满足自己的娱乐需求 。 辽宁省抚顺市的董奶奶在朋友的推荐下,下载了今日头条和抖音等App,每天的浏览时间都很长,她认为这些操作不仅让她开心,还能打发时间 。
数字反哺并不容易,学习意愿至关重要
有业内人士称,老年人在听力、视力、记忆力等方面有其年龄特点,目前大部分手机软件专注于青年和中年群体,在产品设计上缺乏对老年用户的考虑 。 目前还处于传统社会向数字化社会逐渐过渡的时期,一些机构和商家为快速发展,在设计理念和产品功能上一味追新求变,没有兼顾老年用户的习惯 。
腾讯研究院与深圳大学周裕琼教授团队联合发布的《吾老之域:老年人微信生活与家庭微信反哺》报告指出:从某一层面来说,“老”与日新月异的科技一样,都在代代更迭 。 这个群体是流动的,其特性与需求也是变化的,故不能将他们粗暴定性,秉持“无论老年人还是其他群体,都完全可以选择最适宜自己的方式生活”,无疑是一种最基本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