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现状:需求因人而异,有人成“数字贫困户”

法治日报8月25日消息,近日,一段“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公众对于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窘境的热议 。
移动支付、线上挂号、网络约车……面对“数字化生活”洪流,老年人很难置身事外 。 采访人员通过电话、邮件及微信等方式了解了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杭州市、河北省张家口市、江苏省宿迁市、山西省太原市、安徽省滁州市、辽宁省抚顺市、陕西省汉中市等多个地区疫情防控期间老年人的“数字化生活”情况 。
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疫情期间处处不便
疫情防控期间,到处都需要扫健康码,但部分老人使用非智能手机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无法完成相应操作,导致出行不便 。
天津市一小区物业人员告诉采访人员:“老人进小区是个难题,因为不少人没有智能手机或者没有健康码 。 ”
有的老人在出门就医时遇到了困难:不会用绿码,上不去公交车,还耽误一车人时间 。 好不容易到了医院,扫不了码,又被拦在队伍外边 。
生活在上海市的林爷爷说,疫情防控期间去医院配药,都需先预约才能挂号 。 尽管医院的导医台旁边放置了说明书,写清楚了预约挂号和看病的步骤,但大多数老年人尝试后还是失败了,好在医院有专人对他们进行帮助 。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在接受《半月谈》采访时表示:“老年人长久以来习惯的现金购物、排队挂号、在窗口购票等生活方式,疫情之前尚能维持,疫情出现后服务业窗口作用削弱,为减少接触改为线上服务,点餐、挂号、政务……不少老年人懵了,跟不上社会变迁的节奏,在‘数字化生活’中被‘代沟式’淘汰 。 ”
有媒体报道称,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方便的同时,也让许多老年人成了“数字贫困户” 。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 。 而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到2019年底,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为18.1% 。 从这两项数据推算,有上亿老年人没能及时搭上信息化快车 。
不过,也有受访者表示,受疫情影响,大部分老年人为了避免感染,很少出门,在不得已要出门的情况下也会有人陪同 。 而且一些城市在疫情防控期间均有针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人士的措施,利用测量体温和登记身份证取代健康码,生活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
北京的赵大爷前不久去了趟医院,发现门诊楼墙上贴着预约方式的提示 。 他看着提示下方的几个二维码,有点儿懵,好在身旁的医护人员主动上前帮忙 。 按照指示操作手机,赵大爷很快收到了“预约成功通知”,患者姓名、科室、就诊时段一目了然 。
据北京市南四环某社区工作人员杨欢介绍,大部分城市有针对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和不会用智能手机两类人的不同防疫措施,因此在一般意义上的生活场景中,老年人完全可以应对,不会太影响基本生活 。 另外,大多数老年人会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看病出门等都会一起行动,独自出行处理复杂事件的情况较少 。
数字产品忽视诉求,无形增加触网负担
根据《半月谈》报道,在相关调查中,农村网民规模为1.95亿人,而农村老年人“经常上网”的占比约0.9% 。 老年网民数量城乡差距明显 。
采访人员也注意到,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现在的智能设备,还停留在传统的生活模式中 。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西洋河村的刘奶奶只会使用按键手机打电话,如果需要视频聊天,就由同村的亲戚带着手机过来,帮助她和子女视频连线 。 在刘奶奶生活的村子里,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基本没有“数字化生活”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