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猫这么可爱,怎么就成了都市传说的常客?( 二 )


事实上 , 上世纪80年代韩国根本没有直飞香港的航班 , 飞机也不允许携带宠物 。 只是当时 , 韩国确实空难频发 , 且大都由于机组人员的玩忽职守造成 , 以至于人们对航空有着强烈的不信任感;此外 , 香港婆婆袭击学生小孩的特性 , 也和上世纪80年代韩国混乱无序的治安环境相吻合;至于“香港” , 上世纪80年代正是香港恐怖片在韩国大行其道的时候 , 这一元素无疑能为整个故事添加来自异域的神秘色彩 。
猫猫这么可爱,怎么就成了都市传说的常客?
文章图片
电影《妖猫传》剧照 。
上世纪90年代的哈尔滨 , 在经济状况和社会秩序方面和上世纪80年代的韩国有着相似之处——经济转型之下 , 哈尔滨荣光不复 。 更重要的是 , 有人前往韩国务工 , 曾经流行于韩国的都市传说 , 可能就跟着背井离乡的人们漂洋过海 , 来到哈尔滨 , 完成了本土化 。
“化猫症”蕴含的恐惧更不言自明 。 随着传统礼俗社会的瓦解 , “家有一老”不再“如有一宝” , 老人不再能为家庭提供价值和帮助 , 而衰老带来的空嘴咀嚼、佝偻体态也进一步成为了晚辈的话柄 。
这个故事 , 既包含了晚辈对老人的恐惧 , 又凝结了老人对晚辈的神秘 。 故事的流传 , 则暗含了“尊老”的重要性 。
驯化人类:猫的特殊功能
可是 , 为什么是“猫”呢?换作“狗脸老太太”“猪脸老太太”“牛脸老太太” , 这个故事的神秘和恐怖都将不复存在 。
在人类驯化的所有物种中 , 猫的地位尤其特殊 。 仔细想想 , 猫对于人类社会几乎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贡献 。
有传闻说 , 猫的呼噜声有助于增强骨骼密度、防止肌肉萎缩;也有说法是 , 猫的呼噜声可以解压助眠 , 让人快速入睡 。 当然 , 传闻仅仅止于传闻 。
有证可考的是 , 在中世纪的欧洲 , 猫曾是重要的酷刑工具 。 杀人犯可能会和12只猫一起被装进麻袋中烧死;而在名为“猫拖”的刑罚中 , 一只猫会被拽着尾巴顺着受刑者从头到脚挠过 。
猫猫这么可爱,怎么就成了都市传说的常客?
文章图片
《人类“吸猫”小史》 , 作者:[英]艾比盖尔·塔克 , 译者:黄竹沁 , 版本:楚尘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 2018年4月
除此之外 , 猫用来交换人类优待的唯一一个特长就只剩下它们捕鼠的技能 。 可事实上 , 家猫虽然是卓越的狩猎者 , 但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 , 它们绝不会主动选择吃老鼠 , 甚至能和老鼠和平共处 。 哪怕全心投入狩猎 , 它们对鼠群数量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
这样看来 , 猫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赢得了人类的喜爱 。 它们如此擅长吸引人类、迷惑人类、奴役人类 , 以至于人们开始感到困惑:到底是人驯化了猫 , 还是猫驯化了人?
长久以来 , 猫科动物都被视为与催眠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西方传说中的神秘女巫总是和黑猫相依相伴 , 狮子是非洲文化传统中的萨满神 , 美洲虎则是伪装的亚马孙先知 。
猫猫这么可爱,怎么就成了都市传说的常客?
文章图片
电影《妖猫传》剧照 。
猫科动物似乎拥有干扰人类逻辑判断的能力 。 这一点甚至得到了科研研究的支持 。 猫的身上携带着一种名为“弓形虫”的寄生虫 。 这种寄生虫在啮齿类动物(如老鼠)身上能催生一系列奇怪的行为 , 使得宿主逐渐丧失对猫类的恐惧天性 , 甚至变得“迷恋”猫类——例如曾经对猫尿避而不及的老鼠 , 在感染弓形虫后可能聚集在猫尿边上——从而大大增加自己成为猎物的概率 。 而一些科学家则认为 , 弓形虫在人类身上也存在着类似的影响——让人类变得更爱冒险 , 增加横死的概率 , 或者更为可怕地受到猫类的控制 。 考虑到全世界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被弓形虫寄生 , 这件事便细思极恐 。
尽管这一猜测尚未得到足够详实的实验证明 , 但似真似假的理论最能诱发人类的好奇与恐惧 。 前文“化猫症”的传说 , 便说明人类相信猫拥有控制自己的能力 。 而中世纪的传言中 , 猫会偷走小孩子的呼吸 , 科学研究则证明 , 猫携带的弓形虫确实能使胎儿失明 , 甚至摧毁他们的大脑 。
另一方面 , “猫主子”轻而易举在人类社会中获得的地位 , 也引发了另一群人的嫉妒和愤怒 , 使他们杜撰出更多有损猫名的传说 。
欧洲文化史学者罗伯特·达恩顿在其《屠猫记》一书中 , 就记录了一场由印刷业学徒发起的屠猫仪式 。 因为猫咪占据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地位和美好生活 。 有个资产阶级养了25只猫 , 请来画家为爱猫画肖像画 , 喂它们吃烤禽肉;与此同时 , 学徒们却没有资格上桌吃饭 , 只能吃猫都不屑一顾的厨房下脚料充饥 , 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工作 , 晚上还要忍受街头巷尾流浪猫的彻夜叫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