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卖起了彩妆,这次它还能让人“上瘾”吗?

卖盲盒的泡泡玛特 , 居然开始卖彩妆了 。
泡泡玛特卖起了彩妆,这次它还能让人“上瘾”吗?
文章图片
现在 , 打开泡泡玛特官方旗舰店里最新产品一栏 , 可以看到其与橘朵联名合作的包括高光修容盘、眼线笔、眼影盘、定妆蜜粉、唇泥在内的多款彩妆产品 。 其中销量最好的唇泥 , 售价69.8元/支 , 月销超过500 , 但多个颜色显示为缺货状态 , 客服向《财经天下》周刊回应称 , 补货时间未知 。
在与橘朵合作之前 , 泡泡玛特就已经展开了关于彩妆的跨界探索 。 今年春节 , 泡泡玛特与小奥汀携手推出“大橘大利”新年联名礼盒;3月 , 与悦诗风吟推出联名系列“悦诗风吟橘光”;4月 , 与彩妆品牌MakeUpForEver联名推出礼盒 , 产品包括定妆蜜粉、胶带等 。
泡泡玛特方面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 目前其合作的美妆品牌包括了Fresh、科颜氏、IPSA、丝芙兰、欧莱雅小美盒、MakeUpForEver、小奥汀和橘朵 。
除了线上联名卖彩妆 , 天眼查信息显示 , 泡泡玛特近期还相继成立了两家子公司 , 其经营范围涵盖了化妆品销售 。 但对于何时自己生产化妆品 , 泡泡玛特表示“暂时不方便透露” 。
泡泡玛特卖起了彩妆,这次它还能让人“上瘾”吗?
文章图片
爆款IP增速放缓
泡泡玛特“跨界”卖彩妆的背后 , 是其主营业务增速的放缓 。
今年3月 , 泡泡玛特公布了2020年的财务数据 , 年营收25.13亿元 , 同比增长49.3%;经调整净利润达到5.9亿元 , 净利润率为23.5% 。
营收和利润看似在增长 , 但增速却在迅速下滑 。 该公司2018年和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5.15亿元和16.83亿元 , 同比增速分别为225.5%和227.2% 。 2020年未达50%的增速 , 不及前两年增速的四分之一 。
显然 , 潮流玩家对这个新兴公司的买单热情开始出现急剧衰减 , 尤其是泡泡玛特最大的IP产品Molly开始出现增长疲态 。
在泡泡玛特所拥有的IP中 , 最成功的是手掌大小的Molly , 它是泡泡玛特CEO王宁与香港设计师王信明签下的独家授权 , 招股书显示其在中国的到期日为2026年5月9日 。
2019年 , 泡泡玛特基于自有IP开发的潮玩产品收益6.27亿元 , 占据总收益的37.2%;其中光Molly就卖出了4.56亿元 , 相比上一年2.13亿元的销售额 , 足足翻了一倍 , 单一IP占比为27.1% 。 但在2020年 , Molly仅为泡泡玛特贡献了3.57亿元的营收 , 收入占比也降到14.2% 。
王宁承认“IP是有生命周期的” , 所以泡泡玛特2020年持续尝试发掘新的爆款IP , 并且售卖知名IP哈利波特、火影忍者等系列产品 , 还尝试真人类IP , 推出周同学系列 。 但遗憾的是 , 这些都没有Molly一样成功 。
资本市场已经对此有了反馈 。 去年年底 , 泡泡玛特赴港上市 , 上市当天开盘股价翻倍达到了77港元 , 并在今年年初最高冲上了107港元 。 但泡泡玛特的股价冲高后很快就回落 , 从每股107港元降到现在75.9港元 , 表现并不如意 。
值得一提的是 , 快速发展的泡泡玛特上市后受到的关注增多 , 暴露的争议和问题也越来越多 。
2020年2月上线的新品AYLA动物时装系列被指疑似抄袭知名娃社“DollChatueau” , 十天后泡泡玛特发布致歉声明 , 全渠道下架AYLA动物时装系列 , 并对已出售的产品进行退款和召回 。
同年12月 , 有消费者在济南泡泡玛特门店购买盲盒产品发现被拆封痕迹 , 泡泡玛特陷入“二次销售”风波 , 后公司为此进行了调查并开除了5名涉事员工 。
紧接着 , 新华社发文批评了“盲盒热” , 认为盲盒热所带来的上瘾和赌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费 , 不少盲盒爱好者每月花费不菲 , 正所谓“一入盲盒深似海 , 从此钱包是路人” 。 受此影响 , 泡泡玛特股价大跌近10% 。
《财经天下》周刊还发现 , 在泡泡玛特天猫旗店 , 早就玩起了在线抽盲盒 , 最低59元抽一次 , 不支持退款 。 消费者下单后 , 选择喜欢的系列进行在线抽盒 , 仓库按所抽取商品发货 。 因为泡泡玛特单笔实付89元才包邮 , 所以此款商品还要另付7元运费 。
该售卖形式显示已经月销8W+ , 评论中一位用户质疑 , “这就是(泡泡玛特)用于卖库存的一个出口 , 是一个失败的做法” 。
泡泡玛特卖起了彩妆,这次它还能让人“上瘾”吗?
文章图片
逆势开店自救
除了跨界卖美妆 , 泡泡玛特在2020年做了很多努力 。 在新冠疫情的打击下 , 很多实体店关闭 , 而泡泡玛特逆势新开76家线下门店 , 从2019年末的114家增至2020年末的187家 。 年底 , 泡泡玛特还与葩趣联合主办了上海国际潮流玩具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