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的“潮州路径”( 二 )


2020年7月 , 潮州市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 吹响冲锋号角 , 释放强烈信号——潮州建设制造业强市的决心只会增不会减 , 潮州支持企业发展的措施只会增不会减 , 潮州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只会增不会减 。
更优全域布局启动发展新引擎
改革开放40多年来 ,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 潮州产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 创造了许多“国内第一”“省内第一”的辉煌成绩 , 不仅在地域分布上更广 , 领域分布上更优 , 还不断强链补链壮筋骨 , 实现从多到优的转变 。
地域分布更广——从凤凰之巅到韩江之畔 , 从南海之滨到古韵之城 , 潮州产业发展的触角延伸至“山、海、城” 。
产业发展的“潮州路径”
文章图片
凤凰山上 , 单丛茶飘香万里 。
北部凤凰山上 , 单丛茶飘香万里 , “智慧茶园”新兴科技无处不在 , 单丛茶正往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品质化的方向发展 。 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 , 潮州积极推动茶叶、潮州柑、佛手果等特色产业发展 , 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获批创建 。 发挥传统农业优势 , 发力现代农业转型 , 潮州力促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两翼齐飞” 。
在东南沿海之滨的饶平沿海地区 , 益海嘉里、华瀛、华丰等大型企业已抢滩登陆 , 大唐发电、华能风电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后 , 初步形成绿色能源工业、现代港口物流和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 , 成为拉动沿海经济带潮州段高质量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 。
目光移至潮州古城 , 千年的文化传承 , 造就了历史积淀 , 更培育出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 。 彰显特色延续文脉 , 一座宜旅宜商宜居的新潮州城脱颖而出 。 而放眼潮州大地 , 一条条智能生产线快速运转 , 一个个特色产业蓬勃兴起 , 一座座产业园区集聚动能 , 并形成以枫溪区为龙头的陶瓷生产基地 , 以潮安区庵埠镇为中心的食品生产基地 , 以湘桥区为中心的婚纱礼服等服装生产基地 , 以潮安区彩塘镇为中心的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 , 以饶平县黄冈镇为聚集区的水族机电生产基地等 。
领域分布更优——工业上 , 机器换人推动“潮州制造”变身“潮州智造”;农业上 , 硬核科技引领着“汗水农业”迈向“智慧农业”;文旅服务业上 , “文化+”的注入 , 促使这座资源大市朝着经济强市奔跑……
潮州的特色产业不仅涵盖三产融合 , 更是在行业内创优争先 。 目前 , 潮州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日用瓷生产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婚纱礼服生产集聚地 , 并将“中国瓷都”“中国婚纱礼服名城”“中国食品名城”“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等多个“国字号”招牌收入囊中 。
2020年 , 潮州“五大产业集群”的提出 , 也为潮州加快转型升级指明了新方向及发力的重点 。 一产打造“现代农业”和“临海产业”集群上水平 , 二产狠抓“千亿陶瓷产业集群”为重点 , 三产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大发展 。 在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 , 又培育和发展“应急产业集群”这个新兴产业 。 从八大传统支柱产业到五大产业集群 , 潮州经济向上的更优力量已初步显现 。
韩山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迎旭认为 , 潮州目前打造的“五大产业集群” , 让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多轮驱动 , 不仅突出了地方特色 , 还充分发挥了基础产业优势、地缘优势、空间优势及文化优势 。 “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 既是具有潮州特色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 也是潮州经济的远景和未来 。 ”李迎旭说 。
产业发展的“潮州路径”
文章图片
潮州陶瓷产业链完善 , 并加快智造步伐 。
产业链是制造业的“骨架” , 潮州市不断通过强链补链壮筋骨 , 优化产业布局 。 作为“中国瓷都” , 潮州是国内产业链最完整的陶瓷产区 , 从原材料到生产过程再到最终端销售 , 集聚效应明显 。 在潮州卫浴陶瓷产区 , 生产制造及配套链条齐全 , 资源优势互补 。 企业足不出市 , 短时间内可配齐生产一个陶瓷马桶的所有材料 , 同时也可快速找到生产加工的设备和厂商 。 近年来 , 碧桂园智能卫浴产业园、粤东(潮州)智慧物流电商产业园等项目的相继落地 , 不仅为潮州市做强陶瓷产业增添新的关键“拼图” , 更将为当地陶瓷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树立标杆示范作用 。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 潮州还将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 并瞄准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 , 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