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40亿搞研发,转型DTC,安踏下一个5年目标能实现吗?( 二 )


2021年3月“新疆棉”事件 , 更让安踏迎来了“高光时刻” , 6月中旬 , 安踏体育发布上半年盈利预喜公告 , 数据显示安踏体育经营溢利同比增长不少于55% , 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不少于65% 。 不断的利好消息 , 也推高了安踏的市值 , 仅仅在7个月内 , 安踏市值就暴涨了2021.6亿港元 , 一度高达5033.6亿港元 。
投资40亿搞研发,转型DTC,安踏下一个5年目标能实现吗?
文章图片
图/6月29日安踏体育开盘报186.6港元/股 , 总市值突破5000亿港元
对比来看 , 安踏体育市值已经一度超越了市值达624亿美元的阿迪达斯(6月27日收盘 , 约合4843亿港元) 。 不仅如此 , 2020年安踏体育的净利润为51.62亿元 , 也超越了阿迪达斯的净利润——33.14亿元 。
可以说安踏的逆袭历程 , 其实更像是一部求生史——每次都是在绝境中求生 , 并最终实现反超 。
2、安踏的国际化之路
成为本土运动品牌第一并不是安踏的终极梦想 , 世界舞台才是安踏的“星辰大海” 。
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曾公开宣称:“我们不要做中国的耐克 , 我们目标是世界的安踏 。 ”
至于如何登上世界舞台 , 丁世忠已经布局多年 。 在2014年 , 丁世忠在半年业绩会上说 , 安踏会借鉴联想收购IBM业务的样本 , 通过并购和收购的方式让企业走出去 。
事实发展也正如丁世忠所愿 , 安踏从晋江陈埭镇起步度过了30年沉淀期后 , 凭借资本的加持开启了一路并购“买买买”的模式 , 实现了从中国本土市场走向全世界的目标 。
据不完全统计 , 截至目前 , 安踏通过收购和并购的方式让旗下的子品牌增至30余个 , 其中让安踏一战成名的是从百丽手里买下了FILA(斐乐)中国这个品牌 。 这是安踏布局高端化的开始 , 也是国际化的开始 。
2009年 , 安踏秉承丁世忠的策略 , 从百丽收购FILA中国的专营权和商标使用权 , 并调遣强将姚伟雄出任FILA中国的CEO , 姚伟雄曾在欧莱雅和法国鳄鱼出任高管 。
FILA果然不负众望 , 从2018年起就开始为安踏贡献相当大比重的营收 。 据财报显示 , 2018年到2020年FILA营收分别是84.92亿元、147.7亿元及174.5亿元 , 2019年FILA在整个集团中营收占比达43.5% , 而2020年FILA营收甚至超过了主品牌安踏 , 占比达到49.1% 。
安踏的并购之路并没有停歇 , 此后连续收购了英国的SPRANDI(斯潘迪)和中国香港品牌KINGKOW(小笑牛) , 还有AmerSports及旗下始祖鸟、萨洛蒙、威尔逊等在国际上知名的运动服饰品牌 , 这些品牌将安踏布局中高端市场的梦向前推近了一步 。
不仅如此 , 安踏在2016年并购迪桑特中国 , 2017年购入可隆中国 , 加上之前已纳入麾下的FILA中国 , 安踏打造出了旗下品牌的“三驾马车” 。 2018年到2020年 , 安踏除了FILA外旗下子品牌营收分别为12.82亿元、17.08亿元及23.13亿元 , 营收主要来自迪桑特和可隆中国 。
随着安踏旗下品牌不断扩充 , 利润也直线上升 , 此时的安踏已经成了一家全品类的服饰品牌巨头 , 覆盖中高低端市场 , 横跨休闲、专业户外和运动领域 。
投资40亿搞研发,转型DTC,安踏下一个5年目标能实现吗?
文章图片
图/安踏官网
但是 , 这也给安踏带来了隐忧 , 目前安踏的营收主要靠“三驾马车” , 特别是一半营收来自FILA中国 , 这让外界开始质疑“究竟是安踏的斐乐 , 还是斐乐的安踏” , 安踏甚至因此遭遇了海外做空机构连续五次做空 。
此外 , FILA的高速增长反衬出安踏主品牌增速放缓的趋势 。 财报显示 , 2019年安踏主品牌实现营收174.5亿元 , 同比增长21.8% , 占总营收的51.4%;FILA实现营收147.7亿元 , 同比增长73.9% , 占总营收的43.5% 。 到了2020年 , FILA的营收超越安踏主品牌 。 2020年安踏主品牌实现收入157.49亿元 , 同比下降9.7%;FILA实现收入174.5亿元 , 同比增长18.1% 。
投资40亿搞研发,转型DTC,安踏下一个5年目标能实现吗?】有部分业内人士指出 , 手里握着FILA这样的高端品牌 , 无论是管理、品牌塑造还是服饰设计 , 安踏暂时还没学到多少 , 现在开始思考主打“大众、专业、新国货”的主品牌发展策略 。 这也从侧面说明安踏没有完全消化收购的品牌 , 高速扩张背后实则暗藏隐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