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经济驱动下医美行业:“茅”气十足

在颜值经济的驱动下 , 医美行业成了热门赛道 , 需求表现强劲 。 在二级市场 , 医美概念股表现不凡 , 爱美客(300896.SZ)自20年9月份上市 , 股价涨超四倍 , 市值破千亿 。
一、医美行业市场情况
医美就是通过医疗的手段来达到美容的目的 。 医美项目分为手术类项目和非手术类项目(轻医美) , 手术类医美项目包括隆鼻术、面部抽脂等 , 非手术类项目包括注射类(注射类玻尿酸、肉毒毒素、微针)和声光电项目(热玛吉、热拉提、光子嫩肤、皮秒)等 。 轻医美因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而广受消费者推崇 。
中国医美市场广阔 。 2016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776亿元 , 到了2020年市场规模达1418亿元 , 维持在17%的增速 , 增速高于医疗赛道里的其他行业 , 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185亿元 。
颜值经济驱动下医美行业:“茅”气十足
文章图片
医疗美容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性 , 市场得抗衰需求旺盛 。 根据福布斯数据统计 , 中国20岁到24岁的都市女性中 , 五分之二(39%)都使用抗衰老产品 , 尤其是抗皱产品已快成为刚需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 , 悦己式的自我需求也正在崛起 。 据艾瑞咨询数据 , 约5成用户认为变美可让自己更快乐 。 互联网平台也使医美越来越大众化 。 社交平台、直播间等线上场合分享自身医美体验 , 助力医美“去妖魔化” 。
整形使人上瘾 , 手术整形后仍然有很大的微整形微调需求 。 轻医美具有高频低价的属性 。 轻医美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价格低 , 更容易被接受 。 医美用户复购率达到92% , 复购频率为每3-6月一次 。 轻医美的维持时间有限 , 如肉毒素、玻尿酸的维持期通常只有半年左右 。
“不可替代”+“为自己”+“成瘾式消费” , 共同促进医美需求端的旺盛 。
然而目前医美市场混乱 , 合规医美机构少之又少 。 我国医美市场行业乱象严重 , 无证经营 , 无证服务现象泛滥;2019年 , 合法合规医美机构13000家 , 仅占行业14% 。 每年黑诊所约发生4万起医疗事故 , 手术感染、疤痕严重、歪斜不对称、假药过敏等问题屡见不鲜 , 上述4项占比分别为32%、15%、21%和14% 。 合规产品少 。
由于医疗行业门槛较高 , 大量产品仍然依靠进口 , 不少商家为了经济利益购买水货甚至假货 。 其中我国医美市场上至少70%的玻尿酸为水货或假货;70-80%的肉毒毒素为水货或假货 。
正规医师少 , 根据更美App《2017中国医美行业黑皮书》 , 2018年我国合规执业者约1.7万人 , 非法执业者约15万人 , 约为合规执业者的9倍 。 无牌照的的医生缺乏正规的职业教育 , 大部分为美容师、美发师、美甲师、纹绣师等 。
医美行业的监管政策在日趋严格 。 2019年4月 ,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部分省市和地区部署开展了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试点工作 , 探索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多元化监管模式 。 2020年4月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2021年6月 , 卫健委、公安部等八部委再次出台《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 对于医美机构行业监管常态化 。 行业的规范化将有助于提升优质医美机构的集中度 。
二、医美行业产业链情况
2019年度上游、中游、下游市场规模分别为143.6亿元、1220.6亿元和71.8亿元 , 占产业链比重分别为10%、85%和5% 。
颜值经济驱动下医美行业:“茅”气十足
文章图片
中信证券
医美上游的竞争格局集中,盈利能力较强 。 上游原材料成本在医疗美容生物材料、仪器设备中的占比很小 , 且大部分医美生物材料具有“药、妆、食”不同等级 , 不同用途的特点 , 所以没有纯粹的医美原料生产商 , 多为大型集团的业务之一 。 如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龙头华熙生物 , 2020年其原料营业收入占比26.7% 。
医美行业上游药/械产品供应商的准入壁垒高 , 集中度较高 , 盈利能力较强 。 CFDA严格管制的三类医疗器械/生物药品 , 产品工艺路线复杂 , 技术研发较难达标 , 且研发/审批周期长 , 因此上游行业进入壁垒高 。 如我国肉毒素注射剂的认证周期为5-8年;玻尿酸认证周期为3-5年 。
器械方面对技术精密程度要求较高 , 比较依赖进口产品 , 准入壁垒也较高 , 我国Top6仅有两家国内企业(武汉奇致激光832868和半岛医疗集团)集中度较高:根据新氧大数据 , 我国注射医美市场份额主要是玻尿酸和肉毒素 , 占比分别为66.59%和3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