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年咖啡赛道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15亿,咖啡真是一门好生意吗?( 二 )


7月22日 , MStand完成了近亿美元B轮融资 , 是近期异常火热的咖啡赛道上最大规模的B轮融资 。
「MANNER」以及「鹰集咖啡」“出道”的时间并不是特别长 , 「MANNER」创立于2015年 , 早期以档口店的形式主打10元高性价比精品咖啡;「鹰集咖啡」创立于2016年 , 最早是从线下咖啡馆起步 , 创立之初以上海新天地开出的品牌旗舰店而被大家熟知 。
从这个角度看 , 这两大品牌其实也如众多咖啡品牌一样不是特别的出众 , 但是它们却在半年内获得了资本三次的融资 , 而资本看上的:无非是因为咖啡市场依然有利可图 。
一方面 , 咖啡一直是资本的宠儿 。
这一点从瑞幸财务造假的消息就可以看出 , 虽然早前瑞幸咖啡退市的丑闻震惊了资本市场 , 但有意思的是 , 资本从未退场 , 反而更加积极的进军咖啡市场 。
最终还为瑞幸咖啡融资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 , 新晋咖啡品牌就不用多说了 , 三顿半、永璞、时萃、隅田川、Mstand以及连锁咖啡品牌MANNER都相继获得了不菲的融资 。
近八年咖啡赛道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15亿,咖啡真是一门好生意吗?
文章图片
另外一方面 , 咖啡市场依然有利可图 。
虽然咖啡市场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快速 , 目前依然在持续增长 , 预计到2024年咖啡市场规模将超过3300亿元 。
此外 , 门槛较低的新咖啡市场正在酝酿当中 , 资本拥有更多的投资机遇 , 同时在资本的加持下也使得咖啡市场迎来高光时刻 。
比如各行各业正在更密切的布局咖啡领域 , 不管是卖中药的同仁堂、卖石油的中石化还是奢侈品牌LV又或者其他各行各业的品牌都开始布局起了咖啡市场的生意 。
这些品牌在加大咖啡市场的竞争力时也助推了咖啡市场的发展 , 俨然「资本」已经成为了咖啡市场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
02
咖啡市场的经营模式发生了改变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 , 咖啡市场的经营模式呈现“高冷”格调 , 甚至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 。
根据企鹅智库的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消费者饮用过速溶咖啡的占比为76.8% , 饮用现磨咖啡的占比为37% , 数据的背后透露出的信息表明速溶咖啡更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
另一数据也显示:愿意支付一杯咖啡30元以上的消费者仅占13% , 很大的原因是咖啡的价格过高 , 而在最近几年时间里 , 尤其是2020年 , 随着精品咖啡馆的密集出现 , 低价的精品咖啡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日常饮品 。
同时咖啡品牌们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经营模式 , 而是通过更好玩且接地气的模式使消费者更加容易接受 。
如中石化携手连咖啡推出的“易捷咖啡” , 又如装修的破破烂烂的「沙县咖啡」却在卖咖啡上获得年销400万的成绩 , 在我们的认知里 , 大多数咖啡馆贩卖的都是第三空间 , 很多咖啡馆十分的注重环境以及馆内的装饰 。
而「沙县咖啡」却反其道而行之 , 通过简简单单的Slogan:「沙县咖啡 , 大富大贵」成了很多人朋友圈的打卡图标 , 从强调“第三空间”场景到更注重与消费者达成“共鸣”是最近几年来咖啡市场的经营模式发生的比较明显的转变 。
近八年咖啡赛道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15亿,咖啡真是一门好生意吗?
文章图片
03
咖啡市场出现了更多的“新”品类
在资本的持续介入后 , 国内精品咖啡的赛道上有了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 也出现了更多的“新”品类 , 同时咖啡也在变好 。
在整个咖啡市场行业中 , 不管是速溶咖啡、即饮咖啡还是现磨咖啡都只是咖啡品类中的一个分支 。
其中有数据显示 , 速溶咖啡占72% , 即饮咖啡占10% , 现磨咖啡占18% 。
说明速溶咖啡对于整个咖啡品类而言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 但在经历了去年突发的疫情后 , 咖啡的品类经历了一次很大的洗牌 , 咖啡市场上的咖啡品类变得丰富多样 。
如市面上出现了更多的挂耳咖啡、冷萃咖啡、新式便携咖啡、咖啡液以及创意咖啡等等 , 而速溶咖啡在市场的地位也开始有所变化 。
近八年咖啡赛道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15亿,咖啡真是一门好生意吗?
文章图片
相关数据显示 , 就速溶咖啡、咖啡液和挂耳咖啡而言 , “新”品类的咖啡液和挂耳咖啡市场份额出现了小范围的增长 , 而国内新晋咖啡品牌(如永璞、三顿半等)这几年也通过用优质的原材料以及技术为速溶咖啡正名 。
之前我们曾在文章提及:2020年 , 以主打便捷包装速溶咖啡的三顿半、主打便携精品速溶咖啡产品的永璞咖啡以及主打挂耳咖啡的隅田川分别登陆上了2020双11天猫全类目品牌榜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