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谁是时间的朋友


“隆中对”,谁是时间的朋友
文章图片
隆基股份(601012.SH)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企业 , 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 , 其光伏组件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19% , 预计2021年末单晶硅片产能将达105GW 。
中环股份(002129.SZ)脱胎于国有半导体器件厂 , 进入光伏领域比隆基早 。 2017年、2018年两家单晶硅产能旗鼓相当 , 被视为“双龙头” 。
近年以来 , 中环股份产能、营收、利润、现金流等核心指标全面落后于隆基 。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中环股分体制有关 , 比如身为国企领导 , 沈浩平面临“到点退休” , 规划新项目、再融资、提高员工待遇等方面难免“束手束脚” 。
2020年7月 , “中环电子”完成了混改 , TCL集团(000100.SZ)斥资125亿购得100%股权 , 成为上市公司“中环股份”的实控人 。 李东生出任中环股份董事长 , 沈浩平任副董事长、总经理 。
中环重新成为令隆基忌惮的对手 , 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亦十分抢眼 , 2021年6月涨幅达34.3% 。
“隆中对”令人期待 。
后浪把前浪“拍在沙滩上”
“中环集团”的前身成立于1959年 , 几经变迁 , 于2000年成为国有独资“天津市中环电子信息集团”(简称“中环电子”) 。
2000年2月 , “隆基有限”前身“新盟公司”成立 , 注册资金100万元 。 经三次增资 , 2003年注册资本达到1000万元 。
2004年7月 , 中环电子与天津药业集团、天津经发投资、天津海泰科技等四家法人单位及?大新等9名自然人发起成立“天津市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环股份”) 。
中环股份主营半导体分立器件(高压硅堆)、单晶硅及硅片 。 2006年 , 中环高压硅堆、区熔单晶硅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0%、65% 。 子公司“环欧”单晶硅产销规模紧随日本信越和德国瓦克公司之后 , 名列世界第三 , 占世界市场的8% 。
中环的核心能力是晶硅材料制造 , 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原材料就是单晶硅 。
2006年 , 领导中环半导体材料设计、制造的沈浩平(毕业于兰州大学半导体物理专业) , 升任公司“第七副总经理” 。 截至2006年末 , 781名员工中本科占比20.6% , 40岁以上员工占比48.4%(典型的“北方国企”) 。
2007年4月 , “中环股份”在深交所上市 , 代码:002129.SZ 。 时年45岁的沈浩平晋升为总经理但没持有任何股份 。
截至2007年末 , 员工人数增至1150名 , “新鲜血液”的注入 , 使员工中本科占比提高到22.2% , 40岁以上占比降至32.1% 。
2008年 , 中环股份向母公司增发2360万股 , 取得环欧32%股权 。 至此 , 成立于2008年的环欧成为中环半导体的全资子公司 。
2008年7月 , “隆基有限”变更为“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注册资本2亿 , 主营业务是单晶硅棒、硅片研发、生产、销售 。
2009年 , 受金融危机影响 , 中环所在三大产业——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新能源 , 同时落入衰退周期 , 市场容量、产品价格均发生空前大幅下降 。
2010年中环新能源业务营收5.02亿 , 隆基营收16.5亿 , 看似把前浪“拍在沙滩上” , 其实中环新能源业务算不上隆基的“前浪” 。 直到2010年8月 , 内蒙古光伏单晶硅一期项目投产并开始释放产能 , 中环股份才正式进入“双主业”阶段 。
2013年、2014年 , 中环新能源业务营收一度超越隆基 。 再往后 , 双方差距越拉越大 , “双龙头”之说渐渐无人提起 。
隆基“单吊”、中环“双轮”
与“单吊”单晶硅棒、硅片的隆基相比 , “双主业”的中环逐渐落入下风 。
2010年中环、隆基营收分别为13.1亿、16.5亿 。 中环来自光伏产能下半年才开始释放 , 全年营收5.02亿 , 隆基光伏业务收入达到中环新能源收入的329% 。
中环毕竟家底儿厚 , 光伏收入快速攀升 , 2011年、2012年相关收入分别为11.7亿、13.2亿 。
2013年 , 中环光伏收入达27亿 , 同比增长105%;隆基营收22.8亿 , 相当于中环的84%;
2014年 , 中环、隆基光伏收入分别为38亿、36.7亿 , 隆基相当于中环的97% 。 此后两家差距越来越大 , 2020年隆基光伏收入达546亿 , 相当于中环新能源收入的314% 。
“隆中对”,谁是时间的朋友
文章图片
从营收角度 , 中环的半导体业务似乎是“鸡肋” 。
2011年半导体业务营收达12.6亿、同比增长64.8% , 占营收的54.3%;
2012年~2016年 , 半导体业务营收连续下降 , 2016年收入6.3亿 , 仅占营收的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