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光伏龙头成功穿越10年价格周期,无惧未来硅料价格变动


这家光伏龙头成功穿越10年价格周期,无惧未来硅料价格变动
文章图片
这家光伏龙头成功穿越10年价格周期,无惧未来硅料价格变动
文章图片
先说说与大全能源(688303)有关的多晶硅料涨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一般认为2020年9月中国宣布2060年碳中和目标是起点 。 实际上 , 从2020年二季度开始 , 多晶硅料价格触底后就迅速反弹 , 此后整个光伏产业链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 而在这个产业链中 , 上游的多晶硅厂商持续受益 。
从今年3月底开始 , 单晶复投料从13.18万元/吨上涨到目前的21.72万元/吨 , 涨幅64.80% 。 即大全能源产品价格3个多月来上涨近65% 。 这就是科创板IPO行进中的高纯多晶硅企业大全能源被热捧的原因 。
截至2021年7月6日已发布的研报中 , 大部分券商持多晶硅料今年仍处高位的观点 。
兴业证券电新团队最新研判 , 由于需求逐步起量+大量硅片产能投放+2021Q4之前几无新增硅料产能 , Q4之前硅料价格向下调整空间极其有限;申港证券预计硅料价格将在短期内有所回调 , 但下半年仍会处于较高水平;华安证券认为 , 短期来看 , 硅片生产量环比仍然增长 , 硅料需求依然较为旺盛 。
根据大全能源(688303)招股书 ,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6.61亿元 , 同比增长40.8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2亿元 , 同比增长130.40% 。 A股另一家多晶硅巨头通威股份一季报的收入、利润增速也分别达到35.68%、145.99% 。
不过 , 相比于通威股份中报净利润预增177%至197%(6月30日披露) , 大全能源中报增速远远胜之:预计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8.8亿元至19.2亿元 , 较2020年同期变动为增幅530.72%至544.14%(7月5日披露) 。
靠什么穿越10年价格周期
这家光伏龙头成功穿越10年价格周期,无惧未来硅料价格变动】高纯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基础材料 , 其质量直接影响下游产品的关键性能 。 多晶硅的下游即以隆基股份、中环股份为代表的硅片企业 , 尤其是单晶硅片企业均在进行持续的产能扩张 , 对单晶硅片用料需求旺盛 。
2020年7月至9月 , 随着光伏下游装机需求的恢复、下游硅片企业新增产能的释放 , 多晶硅供应趋紧 , 价格快速上扬 。
实际上 , 多晶硅的供给并非一直如此紧张 , 主要是因为过去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带来了多轮洗牌 , 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 , 无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陆续退出 , 仅2018年“531政策”颁布之后 , 价格的腰斩导致十多家硅料企业破产 。 目前国内能长期稳定生产多晶硅的企业主要包括大全能源、通威股份等少数几家技术先进、成本控制较好和规模较大的优势企业 。
十年技术储备 , 产品质量远超国家标准 。 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 , 大全能源依托成熟、稳定的改良西门子法加冷氢化工艺 , 通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建设 , 成功掌握了精馏耦合技术、四氯化硅综合利用技术、多晶硅还原炉参数配方及控制技术、还原炉启动技术、三氯氢硅除硼磷技术、多晶硅生产废气深度回收技术、多晶硅破碎筛分技术等关键工艺技术 , 并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生产装置制备高质量、低能耗、低成本的多晶硅产品 。
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6月8日 , 大全能源拥有147项专利 , 其中境内专利为145项 , 境内发明专利为27项 。 此外 , 公司还先后参与制定了多个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 , 承担过国家火炬计划、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项目、兵团重大科技项目、兵团师域发展创新支持计划项目等多个省、部级研发项目 。
硅料产能规模领先 , 单晶硅用料行业占比高 。 数据显示 , 大全能源2020年度的多晶硅产量为7.73万吨 , 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9.52% , 国内单晶硅片用料产量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2.68% 。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2020-2021中国光伏产业年度报告》 , 大全能源在2020年度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二 。
近年来 , 随着单晶硅片用料及单晶硅片生产成本的降低、单晶组件效率的提升 , 单晶技术性价比逐渐凸显 , 逐步成为行业主流技术路线 。 得益于技术升级改造和项目扩产 , 大全能源的单晶硅片用料的产量占比逐年提高 , 目前单晶硅片用料产量占总产量比例已达到99%以上 , 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
地处西部低电价地区 , 生产成本优势行业领先 。 目前大全能源的7万吨产能都集中同一个地点运行和生产 , 具备全行业突出的规模效益和管理效益;公司长期的生产研发投入 , 工艺技术的不断提升 , 也使得公司产品除硅耗外 , 其它指标均已达到了预计2025年的行业平均水平;大全能源地处西部低电价地区 , 公司与电力供应商签署了长期的优惠电价协议 , 确保公司电力成本长期处于行业优势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