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饮料是否值得“千亿市值”?


东鹏饮料是否值得“千亿市值”?
文章图片
能量饮料界“群雄逐鹿” , 东鹏饮料能否持续领跑 , 值得深思 。
撰文/赵景致
出品/每日财报
六月 , 东鹏饮料一个月内发出三则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 随之而来的消息 , 是东鹏饮料市价破千亿、成为A股功能饮料第一股 。
东鹏饮料市值破千亿的新闻 , 也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 。 从股票发行到市值过千亿东鹏仅用了半个月 , 目前市值就饮料品类而言 , 仅次于农夫山泉(港股) 。
与此同时 , 能量饮料也是中国饮料行业增长最快的细分赛道 , 市场规模直逼600亿元 。 能量饮料赛道厮杀也相当残酷 , 霸主红牛之后还有乐虎、战马、脉动等一众玩家 , 目前 , 这条赛道上人员还在不断涌入 , 呈现群雄逐鹿之势 , 东鹏饮料能否持续领跑 , 也值得深思 。
能量饮料占比超九成 , 非能量饮料发展受限
根据东鹏饮料的招股书 , 2021年1-3月份东鹏饮料的营业收入17.1亿元 , 同比增长83.37% , 营业利润4.39亿元 , 同比增长108.08% , 能量饮料市场占有率15% 。
东鹏饮料的财报数据相当亮眼 。 但在财报数据背后 , 却存在着诸多隐患 , 收入来源单一就是其中之一 。
目前的功能饮料公司 , 都有一款主打的产品 , 东鹏饮料也不例外 , 其拳头产品就是“东鹏特饮” , “累了 , 困了 , 喝东鹏特饮”的广告深入人心 , 已然成为东鹏饮料的代名词 。 尽管单一产品策略给东鹏饮料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 但从整体来讲 , 并不利于公司扩大消费群体 , 目前东鹏特饮的定位明显是年轻的男性客群 , 缺少适合其他客群的产品 。
东鹏饮料是否值得“千亿市值”?
文章图片
从数据上来看 , 2020年东鹏能量饮料占公司总收入的94.32% , 占比过高 , 相对单一的产品结构使得公司经营业绩对能量饮料的销售依赖程度较高 , 如果能量饮料行业市场环境出现恶化、消费者偏好发生改变以及相关行业监督政策发生不利变化 , 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
值得注意的是 , 如今东鹏饮料虽率先IPO , 但瓶装饮料正处在咖啡、奶茶和新式茶饮的夹击之中 。 东鹏饮料IPO之前 , 它与红牛的最新融资分别停留在2017年与2015年 。 这之后 , “0糖0卡”的饮品开始成为各个饮料品牌的卖点 , 大量融资事件发生在元气森林、喜茶等新消费品牌的身上 。
显然东鹏饮料也对此进行了战略布局 。 2018年 , 东鹏特饮对陈皮特饮重新进行包装 , 2019年推出新品“由柑柠檬茶” , 东鹏加気、东鹏零糖等 , 2020年3月再次推出全新包装上市的“由柑柠檬茶王炸” 。 不过截至目前 , 这些尝试效果并不理想 。
研发投入占比较小 , 产品竞争点尚不明显
对单品依赖过度的背后 , 也显示出了东鹏对产品研发方面的重视不足 。
东鹏饮料是否值得“千亿市值”?】数据显示 , 研发人员在东鹏人数占比仅为1.58% , 2018到2020年 ,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72% , 0.67% , 0.72% 。 与之相对 , 销售人员占比67.4% , 销售费用分别占比31.92% , 23.37% , 20.98% 。 在东鹏的59项专利中 , 大多都是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 , 有关发明的项目仅为两项 。
然而在快消行业 , 研发水平和配方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企业必须时刻跟随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 , 才能保证在市场中的位置不被超越 。 而大量的研发投入是保持推陈出新的必要条件 。
研发投入较少 , 同样会造成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 东鹏想要在被红牛占据的市场“冲出来” , 就只能向红牛看齐 。 口味上来说 , 东鹏特饮和红牛相似 , 广告上 , 前有“累了困了喝红牛” , 后就有“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 。 从市场反馈来看 , 消费者选择东鹏特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较高的性价比 , 消费者对东鹏特饮产品没有刚性的追求 , 既然东鹏特饮可以用性价比占据市场 , 未来也会有其他品牌抢夺东鹏特饮市场 , 东鹏特饮还需要在创新方面持续发力 , 寻找独有的竞争点 。
销售区域相对集中 , 销售渠道过于单一
从市场范围来讲 , 东鹏饮料还存在销售区域相对集中的隐患 。
东鹏饮料最早起步于广东地区 , 2013年开始进军全国市场 , 目前以深圳为营销计划中心 , 设立了广东、广西、华中、华东等事业部 , 完成全国市场的基本布局 , 但时至今日公司对计划中心市场仍较为依赖 , 广东和广西市场撑起了东鹏的大多数业绩 。 招股书显示 , 2018年至2020年 , 广东、广西区域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均达到7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