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克服当前“电荒”,中国有充裕的主动权

中国多地限电受到了全球关注 , 多家西方机构据此下调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 , 美欧媒体则发出新一波的对中国经济唱衰 , 并且拉响全球供应链将受中国限电进一步冲击的警报 。
社评:克服当前“电荒”,中国有充裕的主动权
文章图片
▲高盛集团下调对中国2021年剩余时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预测 , 称席卷中国的能耗限制的影响是“对经济增长的又一次冲击” 。
新冠疫情打击了全球很多制造业基地的生产 , 中国大陆是运转率保持最完好的地方 , 全球制造业订单进一步向中国集中 , 这急剧拉动了中国电力消费的增长 , 对中国实现减排目标和统筹电力消费都形成了压力 。
社评:克服当前“电荒”,中国有充裕的主动权】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 无论从保障电网安全、合理安排电力消费方面 , 还是从把握经济绿色转型的进度和节奏角度 , 主动权都完全掌握在中国自己的手里 。 这一轮“电荒”决不是中国的“危机” , 而是我们需要冷静应对 , 充分厘清思路、准确把握前进方向的特殊节点 。
首先我们要很清楚 , 中国经济追求质量转型一定要坚持 , 2030年的碳达峰的和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已经确定 , 它们所形成的倒逼力量要求我们顺势前进 , 而不能逆势回走 。 中国22亿千瓦的总装机容量已经是美国的两倍 , 却只支持了约美国70%的GDP , 这个格局决不能继续无限扩大 , 我们缩小它的努力需要坚定不移 。
社评:克服当前“电荒”,中国有充裕的主动权
文章图片
▲28日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召开保障供电紧急电视电话会议 。 会议强调 , 要全力守住民生用电底线 。 切实保障民生、公共服务和重要用户用电 。 坚持“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 , 积极配合政府完善有序用电方案并推动落实 , 引导用户合理错峰避峰 , 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用电 。 强化应急值班和信息报送 , 全面提升应急处突能力 。
要看到 , 西方舆论围绕这一轮中国“电荒”的炒作有把中国按回到“世界工厂”动弹不得的集体用意 , 我们既要把它们的声音当做扩大思路的“第三只眼” , 也要了解彼此不同的利益和立场 , 保持充足的独立思考能力 。
我们需要确认两个基本事实:一是中国的发电能力基本充裕 , 进一步增加发电量和扩张发电能力对我们来说都不难做到 。 二是国家有很强的宏观调控力 , 现在围绕用电的各种问题都反映了出来 , 国家踩油门和踩刹车都有很多经验 , 相关问题只要是应该解决的 , 一定都能够解决或缓解得了 。
具体说来 , 如果有的省执行减排目标过于生硬 , 对工业生产造成了有损害性的波动 , 那么就应该总结经验和教训 , 让“双限”和“双控”开展得更加稳健 , 避免“大跃进”或“打摆子” 。 如果就是煤炭紧张 , 那么中国扩大开采和增加便宜电煤的进口都有可操作空间 。 很显然 , 没有一个问题是可以把中国经济“绊倒”的 。
总之中国的短期问题要解决 , 尤其是居民生活区限电这样的事情必须尽全力避免 , 我们做到这一点的资源和手段很多 , 实现此目标无需附加任何其他条件 。 另一方面 , 我们的长期调整方向需要坚持 , 不能偏航 , 这要求我们一定要有主心骨 , 不能被多元利益诉求乃至外部的一些高分贝声音扰乱 。
社评:克服当前“电荒”,中国有充裕的主动权
文章图片
目前世界范围内突然面临了一波“资源短缺”:芯片不足导致汽车等产量下降 , 英国出现油荒 , 德国等天然气供应不足 , 美国连肯德基的鸡肉都出现断货 。 疫情和地缘政治震荡的叠加效应在扰乱经济和人们的生活 , 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
中国对问题的发现和确认还是挺快的 , 舆论应当说发挥了积极作用 。 我们对问题的控制和解决、缓解能力肯定也优于大部分经济体 。 所以中国人在集体层面完全不必有什么“惊慌” 。 我们就按照自己的方式 , 集中精力克服每一个出现的问题 , 同时盯住通向远方的路 , 那样的话 , 年底总结时 , 我们决不会输 , 几年下来 , 我们更不会迷航 。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