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技|潜望丨对话包凡:华兴的下一“战”


划重点
腾讯科技|潜望丨对话包凡:华兴的下一“战”
本文插图
****《潜望》 邬川 李思谊
回溯中国互联网的每一笔大型交易 , 不一定每次都有高瓴与红杉 , 但身为投行的华兴几乎没有缺席过 。
广泛的项目储备与敏锐的情报嗅觉、聚焦高价值客户、依靠大型交易驱动等竞争策略 , 使得华兴贡献了远超同侪的业绩表现 。
如果要寻找可供类比的标的 , 美国精品投行—Lazard似乎与华兴有着相似的转型路径 。
不过 , 在资产管理的细分赛道上 , Lazard专注于固定收益市场 , 以主动管理的权益产品为主——固定收益只需要赚到贝塔的钱 。 而包凡为华兴选了一条更为艰难的路—PE(私募股权)投资 。
和证券行业正在讲述的故事一样 , PE实际也愈加集中 。 仅仅依靠宏观经济的增长 , 或者说贝塔收益的PE , 将会被越来越聪明的投资者抛弃 。
2016年 , 在华兴基金总规模仅有8亿美元时 , 包凡大胆押注3.5亿美元 , 领投链家(贝壳前身)B轮 , 如今贝壳已是500亿美元市值的庞然大物 。
他在向持有人证明:华兴能够创造阿尔法收益 。
投资者也给予了热烈反馈——9月10日 , 华兴资本旗下华兴新经济基金宣布于年初完成三期美元基金募资 , 募资额超6亿美元 。 截至目前 , 华兴资本AUM(资产管理规模)已近55亿美元 。
如何提高并保持长期胜率?这是包凡从Banker转型投资人之后,必须要接受的新命题 。
以下为****《潜望》与包凡对话内容整理:
把握产业的投资逻辑
产业互联网毫无疑问是近两年的黄金赛道 , 赛道足够宽阔 , 并且天花板足够高 , 它有着与消费互联网迥异的投资逻辑 。
就行业配置而言 , 包凡将华兴的投资领域只归为三种:消费分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
谈到产业上的投资逻辑 , 作为投资人 , 他打了个比方:“1元钱进去现在变成1.5元 , 未来是不是能够变成3元钱 , 甚至 10元钱 。 ”
在包凡看来 , 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是是否能提高效率 , 从而解决拧巴的生产关系 。
《潜望》:怎么捕捉产业互联网的投资机会?
包凡:所谓产业互联网 , 关键在于互联网的引入是否提升了产业的效率 。 消费互联网时代关注的是消费者 , 产业互联网时代关注的是技术创新所带来的行业升级——本质上还是要看一些技术 , 尤其是未来颠覆性的技术在哪里 , 哪些行业需要这些技术?要围绕窗口期提前去做布局 。
本质上大家都在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许多效率低下的现象主要由“拧巴”的生产关系造成——围绕价值中枢 , 生产关系必须要做出调整 , 一些本身不应该出现或存在的环节 , 应该彻底退出 。
《潜望》:怎么判断效率是否得到提升?
包凡:看回报 。 1块钱的投入能不能换回来10块钱的回报?效率提升只是一个工具 。
如果效率提升没有增加回报 , 那也就意味着你切的始终是同一块蛋糕 , 只是改变了切蛋糕的方式而已 , 你并没有让这块蛋糕变得更大 。
这是竞合游戏 。 说到底 , 你的蛋糕变大了 , 是因为你切分了别人的蛋糕 。 这种以新模式切分别人蛋糕的做法 , 并没有促成整个行业效率的提升 , 无论是终端消费者 , 还是行业从业者 , 都没有收获到更多的价值 。
投行如何驱动投资业务
《潜望》:具体来说 , 华兴怎么实现一级投资与投行的联动效应?
包凡:联动效应主要体现在业务层面 , 决策层面大家保持绝对独立 。
华兴拥有横跨一二级市场的业务板块 , 可以将我们看作是一个信息枢纽 , 在市场风向、赛道判断、优秀的创业公司及人才资源等层面 , 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 , 所以在捕捉优质项目上的嗅觉会比别人更强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