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漂流长江第一人尧茂书牺牲,被发现时只剩倒扣的橡皮筏( 四 )


36年前,漂流长江第一人尧茂书牺牲,被发现时只剩倒扣的橡皮筏
文章图片
尧茂书不堪碌碌无为 , 直面挑战的表现 , 符合了所谓“现代人”的定义 。
尧茂书的漂流 , 实质上反映出了一种对旧思想的冲击 。 在古代 , 人们最多的是奉行“父母在 , 不远游”的宗旨 , 这不仅是因为古代交通不便 , 实现长途旅行非常困难;还因为中国人从骨子里就重“孝道” , “远游”暗含了一种对身生父母的摈弃之感 。
结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来看 , 没有探险 , 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的文明史 。 哥伦布横渡大西洋 , 发现了美洲这片新大陆;郑和七次下西洋 , 开辟了亚非海上航线;夜郎闭关锁国 , 才会在西汉使者来访时 , 有“汉孰与我大?”一问 。
然而 , 探险的结果往往是未知的 , 就如同探险的过程跌宕起伏 , 险象环生 。
那些令人着迷的、未知的终点 , 加上敢于承担风险的大无畏精神 , 以及成功征服自然以后带来的巨大愉悦感 , 让从古至今的许多人前赴后继踏上探险的道路 。
36年前,漂流长江第一人尧茂书牺牲,被发现时只剩倒扣的橡皮筏
文章图片
尧茂书在长江的漂流 , 无异于是一种勇敢的探险 。 这是对旧时代旧思想的挑战 , 在那时 , 鲜有人敢于征服长江 , 所以他站了出来 。
有人批评尧茂书 , 说他的行为是一种激进的冒险主义 。 但人们往往忽略:科学研究本就是从一次次失败到一次次在不完备的科学条件下进行实验;再发展到现在 , 大家有着完备的科学实验条件和防护手段 。
36年前,漂流长江第一人尧茂书牺牲,被发现时只剩倒扣的橡皮筏】在对待条件不完备的科学实验时 , 单纯指责其为冒险主义 , 大加斥责 , 因噎废食 , 实在有失偏颇 。
当然 , 另一种批评尧茂书漂流的说法是:他的长江漂流只是一种个人行为 , 与集体无关 。 说这种话的人 , 往往把个人行为视作集体行为的对立面 , 仿佛人只要不是为了集体 , 就是在为个人 。
36年前,漂流长江第一人尧茂书牺牲,被发现时只剩倒扣的橡皮筏
文章图片
身为现代化的公民 , 广泛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我们 , 应当辩证看待这其中的关系 。 人是社会的人 , 无法摆脱社会而存在;而人在社会中所做的一切 , 也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 。
平心而论 , 在当时的条件下 , 尧茂书想要做到一呼百应是很困难的 , 更别说要找到几十个与其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漂流 , 还要搞定所有参与者的所需物资 。
在过去 , 为了国家的发展 , 人们总是下意识地压抑个体的力量 , 而强调集体的存在 , 这并没有错 。
但是 , 当国家经济形势转好 , 国家提倡个体表达自己性格的时候 , 就算尧茂书的漂流真的只是一种“个人行为” , 也不该受到谴责 。
尧茂书漂流事件 , 首先是一种爱国行为 , 一种大无畏的探险行为 , 其次才是一种与美国人“争强好胜”的“个人行为” 。
尧茂书漂流的初心 , 本就是为了向人们展现长江的源头所在和壮丽之美 , 以及长江沿路的巍峨景象和人文风光 。
36年前,漂流长江第一人尧茂书牺牲,被发现时只剩倒扣的橡皮筏
文章图片
他的事迹一经报道 , 激起了不止一个中国人的热血内心 , “龙的传人 , 难道只有一个尧茂书?”看来 , 在最初 , 人们对尧茂书是赞同的 , 是敬佩的 。
发展到今天 , 尽管尧茂书的名字已经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淡去 , 但提起他的事迹 , 人们依然争论不休 。
我们很难下定论 , 尧茂书匆忙做下漂流的决定 , 还将其称为“最后的伟大征服” , 这其中有没有赌气的成分 。
但是我们都知道 , 这样的“以身殉国”已经足够悲壮 , 如果再给他按上“狭隘的民族主义”之名 , 未免有不近人情之嫌 。
36年前,漂流长江第一人尧茂书牺牲,被发现时只剩倒扣的橡皮筏
文章图片
江河漂流本就是世所罕见 , 单枪匹马只为“长江漂流”就更令人咂舌了 。 尧茂书敢为人先 , 敢做“漂流长江第一人”本就付诸了巨大的勇气 。
他顶着重重压力 , 没有在可畏的人言面前倒下 , 而是倒在了滔滔的金沙江水里 。 他是令人钦佩的 , 他的所作所为堪称壮举 。
谁能面对“不尽长江滚滚来”而面不改色?谁能不顾严寒的天气、极端的气候去完成自己的漂流之行?爱命惜命是人之常情 , 现代人做事前总是三思而后行 , 也学会了及时止损 。
但是大家应当理解 , 尧茂书之行的源头是朴实的爱国情怀 , 它不是坐在咖啡厅里的惬意 , 也不是高尔夫球场上的潇洒 , 它是赤裸裸的、活生生的 , 更是不会被磨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