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漂流长江第一人尧茂书牺牲,被发现时只剩倒扣的橡皮筏( 二 )


36年前,漂流长江第一人尧茂书牺牲,被发现时只剩倒扣的橡皮筏
文章图片
他在大渡河、岷江和金沙江等河里多次试漂 , 划坏了6条橡皮筏 , 试漂里程高达2000多公里 。 为了探寻长江源头的确切所在 , 他还专门拜访了当时中国首个徒步考察长江全程的专家杨联康 。
尧茂书一边训练自己的技术 , 一边抽空去北京 , 向上级部门报告自己的漂流长江计划 。 尧茂书很希望上级部门能帮自己找到一起漂流的伙伴 , 但4次报告提交下来 , 他的希望都落空了 。
见劝服不了尧茂书 , 他的家人为其筹集了7000元作为路费 。 尧茂书奔走多方 , 凭借自己多年来积攒下的些许影响力 , 也获得了一些社会上的支持 。
上海潜水设备厂为他提供了最好的保温救生衣;重庆长江橡胶厂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为他设计、制造两艘橡皮船;峨眉电影厂向他提供一台电影摄影机 。
36年前,漂流长江第一人尧茂书牺牲,被发现时只剩倒扣的橡皮筏
文章图片
乐山科艺音像公司为他提供两部性能优良的相机 , 还借给他7000元 。 在种种条件的催化下 , 尧茂书将漂流时间确定为1985年的8月底至10月底 。
做漂流第一人
此时 , 美国探险家肯·沃伦将带领小队在8月漂流长江 。 这条消息传来 , 立刻引起了尧茂书的注意 。
身为一个热血青年 , 这样的消息唤起了他强烈地反对:“长江是中国的 , 征服长江的第一人应该是炎黄子孙!我决不能步外国人的后尘!”就这样 , 尧茂书长江漂流的计划被迫提前了 。
在出发的前一天 , 父子三人一起坐在桌上吃饭 。 当晚家里人做了尧茂书最爱吃的红烧肉 , 他一边吃着 , 一边和父亲说着告别的话 。
36年前,漂流长江第一人尧茂书牺牲,被发现时只剩倒扣的橡皮筏
文章图片
突然间 , 他说不下去了 , 声音越发哽咽 , 他跪在父亲膝前 , 开始嚎啕大哭……
由于尧茂书需要携带的行李太多 , 以他的一己之力很难拿到长江源头处 。 三哥尧茂江向单位请了假 , 和弟弟一道 , 经过千里迢迢的跋涉 , 来到了孕育着长江第一股涓流的姜根迪如冰川 。
“长江的源头水浅汊多 。 特制的橡皮筏在水深5米时才能漂起来,我们只得在冰水里推着橡皮筏前进 。 一个月下来,两人掉了10多斤肉 。 ”尧茂江回忆说 。
当他看到自家弟弟一股脑扑倒在冰盖上 , 用通红的耳朵倾听躲藏在冰川下面的细细流水声时 , 他又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
“多少年了 , 想不到我这一辈子真的到了长江源头!”尧茂书激动地大叫 , 同时他也没有忘记拍摄的事情 。
在寒风中 , 尧茂书哈出热气 , 不停地对着冰川按着相机快门 。 他取出国旗 , 把它用力插在冰川之上 。 接着 , 他拿出5枚西南交通大学校友会校徽 , 放在了旗杆旁 。
36年前,漂流长江第一人尧茂书牺牲,被发现时只剩倒扣的橡皮筏
文章图片
金属的校徽一经太阳的照射 , 立刻反射出迷人的、金灿灿的光芒 。 尧茂书抓紧时间 , 又用16毫米的电影机摄下了这一切 。
6月20日 , 尧茂书的“龙的传人号”橡皮筏正式从江源下水 。 长江源头处的水流涓细 , 最宽的距离也不过10里 。
尧茂书兄弟顶着寒风暴雪 , 在橡皮筏多次搁浅后 , 才找到了纳钦曲这条正源;几天后 , 帮助带路的藏民也纷纷离去了 。
兄弟俩渐入无人之境 , 其间的棕熊野狼时不时出来吓人一跳 , 他们只好一路赶着时间、就着天光 , 拼命向前路划去 。
6月24日 , 兄弟俩到达了第一个终点——沱沱河的下游 。 连日以来的赶路 , 让他们狼狈不堪 。 一路上 , 因为缺乏维生素 , 又遭受毒辣紫外线的照射 , 兄弟两人的脸颊和嘴巴几次脱皮溃烂 。
36年前,漂流长江第一人尧茂书牺牲,被发现时只剩倒扣的橡皮筏
文章图片
此时哥哥尧茂江的假期已满 , 必须回去上班了 。 他带着尧茂书第一批的漂流成果——18本彩色电视胶片和几十个胶卷 , 与弟弟依依惜别 。
7月3日 , 尧茂书的船行至通天河 , 两岸高山渐起 , 他就此进入了高原上第一个峡谷——“烟瘴挂” 。 此地江水汹涌 , 似是要把尧茂书和橡皮筏一同扑倒在江水里 。
7月6日 , 尧茂书在他的日记本上写到:“在船上选好角度 , 拍了照 。 只听前面水声大吼 , 吃惊不小 。 匆忙系好机子 , 躲也来不及 , 只见波浪排山倒海向我压来……我奋力划桨 , 越过浪峰 , 又陷进浪谷 , 一个几米高的飞浪对着船首劈来 , 我心想‘坏了!’波浪涌进船舱里 , 将我一身打湿 , 舱中积满了水 。 我拼命划桨 , 全身神经集于一念:‘翻过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