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漂流长江第一人尧茂书牺牲,被发现时只剩倒扣的橡皮筏


36年前,漂流长江第一人尧茂书牺牲,被发现时只剩倒扣的橡皮筏
文章图片
1985年 , 《四川日报》上的一篇《长歌祭壮士》让全国人民在一夕之间知道了“尧茂书”这个名字 , 他的事迹同样在国内引起哗然舆论 。
文中 , 尧茂书被称为“壮士” , 这样的名号也被人们广泛认可 。
乐山有一位小伙 , 写信到《四川日报》 , 他说尧茂书是“天地一壮士 , 骑龙制鲸人” , 还借用舒婷的诗句说“走入禁区 , 也许——就在那里牺性 , 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 , 给后来者 , 签署通行证 。 ”
尧茂书的事迹感人至深 , 以至于当时在《四川工人报》供职的多位编辑联名上书 , 要为他求一份荣誉 。
与长江的羁绊
尧茂书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乐山人 , 是新中国建国后诞生的新一代 。 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算好 , 初中毕业后在当地一家印刷厂当照相制版工人 。
由于频繁接触到相片 , 尧茂书浸入了摄影的海洋 。 他聪明好学 , 为了照出好相片 , 又向“高人”取经 。
就这样 , 年纪轻轻的尧茂书被调到了西南交大当电教室摄影员 , 在工作之余 , 他还要四处采风 , 拍摄祖国的大好河山 。
36年前,漂流长江第一人尧茂书牺牲,被发现时只剩倒扣的橡皮筏
文章图片
去过的地方多了 , 产出的相片也逐渐变好 。 尧茂书拍出的相片被业内的权威杂志《中国摄影》作为封面;一张展现出九寨沟绮丽景色的作品《解冻》更是登上了国际影展的舞台 。
可以说 , 尧茂书已经有小名气 , 中国铁道出版社应聘他为特约摄影采访人员 , 而他的摄影作品也大多被报社录用 。
尧茂书与长江结缘不是偶然 。 由于自己是摄影师 , 平时会接触到大量的山水摄影图像和影像 , 尧茂书很早就激发了对长江的兴趣 。
在家乡乐山的南边 , 长江逶迤而过 , 与他近在咫尺 。 在很小的时候 , 尧茂书就已经有过对长江的幻想 。
他望着看不见源头的长江 , 第一次问父亲:“这水从哪里来的?流到哪里去?”
父亲回答说:“这水从很远的雪山上来 , 流到蓝蓝的东海去 。 古老的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条龙啊!”
36年前,漂流长江第一人尧茂书牺牲,被发现时只剩倒扣的橡皮筏
文章图片
尧茂书听后 , 思索片刻 , 对父亲说:“我长大了 , 要沿江走到东海去 , 从龙头走到龙尾 。 ”
在1979年 , 尧茂书首次冒出了“漂流长江”的想法 , 他看到一本国家考察队拍摄的《长江》画册上的照片 , 里面展示出长江雄壮而美丽 , 但有关其源头的就只有几张黑白色的旧照 , 这让尧茂书感到非常遗憾 。
同年 , 他又看到了一本《美国国家地理》 , 里面讲了一位日本探险家漂流亚马逊河的传奇故事 , 让尧茂书十分震撼 。 既然“长江自古无人漂” , 那这个历史就由他来创造 。
这一年的夏天 , 尧茂书从峨眉山回到乐山 , 邀请自己的哥哥一起去北京游玩 。
单纯的哥哥并未做他想 , 直到两人到达北京 , 他才意识到弟弟别有所图:“到了北京后 , 茂书才告诉我他准备漂长江 , 要去国家体委办手续 。 他受日本探险家植村植已漂流亚马逊河创造了世界纪录的启发 , 也想尝试漂流长江 。 ”
家里人很反对尧茂书的计划 , 长辈认为他是心血来潮 , 是在瞎胡闹 。 但哥哥尧茂钧感受得到自家弟弟的强烈决心 。 多年后 , 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 还评价说:“他决定了的事 , 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 ”
36年前,漂流长江第一人尧茂书牺牲,被发现时只剩倒扣的橡皮筏
文章图片
探险漂流 , 本是探险家们的事 , 尧茂书乃一介书生 , 一无体力 , 二无人力 。 尧茂书对自己有几斤几两很清楚 , 但他总是不甘心 , 在写给三哥尧茂江的信里 , 他说了一句“日本人能做到的 , 我也能做到 。 ”
尧茂书的首要任务 , 是了解怎么在长江上漂流 , 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 他并非狂妄自负的青年 , 为了摸清楚长江沿途的气候 , 尧茂书阅读和研究了上百种有关长江水文、地理、气象方面的资料,整理出从长江源头到渡口市沿江寺庙及藏民游牧点的详细图表 。
他还买来了运动员们遗弃的破旧橡皮筏 , 将其终日泡在水库里 , 努力学习橡皮筏驾驶技术 。
1983年 , 尧茂书自费来到长江源头地区进行考察 , 在那里他体验到了反复无常的天气和能让气温瞬间骤降的冷气流 。
1984年的除夕 , 在这个本该和家人们欢聚一堂的日子 , 尧茂书没有回家 , 而是出现在了金沙江虎跳峡 。 他牵着马爬上峡畔 , 丈量这里的漂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