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技术“惊现”斯坦福大学,独家解密中文电脑字体研发全过程( 三 )


中国IT技术“惊现”斯坦福大学,独家解密中文电脑字体研发全过程
文章图片
图|“背”字的位图草稿特写 , 显示了用修正液进行的编辑(来源:斯坦福大学图书馆)
考虑到团队需要设计的字体的字数庞大 , 至少需要设计3000个以上的基本汉字 。 人们可能会猜测 , 设计师们会不会使用一些可以简化设计工作的方法 。
比如 , 通过复制中文偏旁部首来简化设计 , 这样当不同的字有同样的偏旁时比如“女”字旁 , 就无需再次设计“女”字旁 , 而是直接复制之前设计好的“女”字旁 。
但是 , 笔者从当时设计的档案资料中 , 并未发现设计师们使用了任何类似上面所说的工作机制 。 与此相反 , 路易斯·罗森布鲁姆坚持让设计师亲自对汉字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设计和调整 , 为的是保证每个汉字的笔画部首在整个汉字中的协调 , 尽管这种协调通常以十分细微、甚至难以察觉的调整来实现 。
例如 , 在同样包含了“女”字旁的“娟”字和“娩”字的字体位图中 , 这两个字的“女”字旁部首并不完全一样 。 在“娟”字中 , “女”字旁的宽度为6个像素 , 而在“绵”字中 , “女”字旁的宽度仅为5个像素 。 此外 , 在“娩”字中 , “女”字旁的右下角的笔画向外延伸了一个像素 , 而在“娟”字中 , 该笔画并没有延伸 。
中国IT技术“惊现”斯坦福大学,独家解密中文电脑字体研发全过程
文章图片
图|作者重新制作的SinotypeIII字体中的“娟“和”娩“的位图字符(来源: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特别珍藏)
在整个字体库中 , 这种程度的精确度的要求十分常见 , 并非特例 。 当我们把位图草稿和它们的最终形式放在一起对比时 , 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变化 。
比如 , 在“罗”字的草稿中 , 左下角的最后一撇是以一个45°角向下延伸的 。 但在最终版本中 , 这一撇被''拉平''了一些 , 先以45°开始向下 , 但之后这一撇的倾斜角度变小了一些 , 并且变得更平了 。
中国IT技术“惊现”斯坦福大学,独家解密中文电脑字体研发全过程
文章图片
图|”罗”字的两个草稿版本的比较(来源:斯坦福大学图书馆)
尽管设计师的设计空间似乎很小 , 仅仅是16乘16的网格 , 但他们必须在小小的网格中做出数量惊人的决定 。 而这些决定中的每一个 , 都会影响到他们为特定汉字所做的其他决定 , 因为即使增加一个像素 , 也会改变整个汉字的水平和垂直平衡 。
网格尺寸的无情限制 , 以其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了设计师的工作 。 这一点在为了实现对称性这一“魔鬼”问题时表现最为明显 。
比如 , 在汉字中经常见到的对称布局 , 在低分辨率的框架中却尤其难以表现 , 因为根据数学规则 , 创造对称性需要奇数的空间区域 。
但偶数尺寸的位图网格的局限(如16乘16的网格)让对称性变得不可能 。 在许多情况下 , 图形艺术研究基金会通过只使用整个网格的一部分来实现对称性:比如说在16乘16的网格中只使用15乘15的区域来设计 , 但这也进一步减少了可用空间的数量 。
中国IT技术“惊现”斯坦福大学,独家解密中文电脑字体研发全过程
文章图片
图|“山”、“中”、“日”、“田”等字的对称和不对称(来源:斯坦福大学图书馆)
而当我们对比不同公司或不同创作者为不同项目创造的位图字体时 , 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 差异也更多 。
比如说下图中出现在SinotypeIII字体中的三点水偏旁:“氵”(下图中的右图) , 与另一种由H.C.Tien(左图)创造的早期中文字体中的三点水偏旁的对比 。 H.C.Tien是一位华裔美国心理治疗师和企业家 , 他曾在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尝试过汉字的计算机字体设计 。
中国IT技术“惊现”斯坦福大学,独家解密中文电脑字体研发全过程
文章图片
图|在SinotypeIII字体中出现的三点水偏旁(氵)(右)与H.C.Tien创建的早期中文字体的三点水偏旁(左)的对比(来源:斯坦福大学图书馆)
尽管上述例子看起来与本文的关系看上去不大 , 但从以上所说的每一个例子 , 我们能看出无论是在起草阶段还是在数字化阶段 , 图形艺术研究基金会的设计团队必须做出的一个又一个决定 。
当然 , 汉字字体的分辨率并没有长期保持在''低''的水平 。 计算技术的进步使得汉字的字体设计能使用越来越密集的位图、越来越快的处理速度、以及越来越低的内存成本 。
中国IT技术“惊现”斯坦福大学,独家解密中文电脑字体研发全过程】而在如今这个4K分辨率、视网膜显示器等的时代 , 可能很难体会到早期中国位图字体创作中的艺术性——包括美学和技术上的 。 但是 , 正是通过这些人的艰苦工作和不含糊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 使得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现今能够使用计算机、新媒体和互联网 , 而且非常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