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评测」高端HiFi品牌的技术下放!旷世M12解码耳放评测


「耳边评测」高端HiFi品牌的技术下放!旷世M12解码耳放评测
文章图片
楔子:久别重逢
如今说起旷世这个牌子 , 多少有点恍若隔世的感觉 。
大约5、6年以前 , 当大部分国砖还是笨重的“丑小鸭”时 , 旷世就用一台做工和设计俱佳的QP1R吸引了众多烧友的眼球——蛋蛋也是当年众多入坑的颜狗之一 。 彼时我的主力台机就是他们家的800i , 因此对这个品牌的印象相当不错 , 看到他们居然开始进军随身领域 , 便第一时间去店里试听了一下 , 并当即决定入手 。 在这之后 , 像400i、QP2R、QPM这些后续的产品 , 我也基本都把玩过比较长的时间 。 虽然我自己经手的器材多且杂 , 自认也没有什么品牌忠诚度 , 但像旷世这种表现扎实、出品稳定的品牌 , 永远会是我比较愿意去尝试的那一类 。
一直以来 , HiFi圈都算是个发展节奏比较缓慢的圈子 , 像森海、拜雅这类行业标杆 , 往往是一款旗舰能战好些年 。 但便携市场近年却有点向数码圈看齐的意思 , 上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 产品和技术的更迭越来越快 , 这就导致一些走传统慢节奏路线的品牌的存在感变得越来越低——旷世便是其中之一 。 回想他们上一次在便携领域出新品 , 已经要追溯到遥远的2019年了(还是个不换壳的!) 。 这两年 , 烧友们被层出不穷的新品冲击得眼花缭乱 , 研发节奏偏慢的旷世就吃了新品少的亏 , 难以吸引到新入圈的烧友 。
正当这个品牌已经在我的记忆里被逐渐边缘化的时候 , 忽然又有新消息传来:旷世要出便携新品了!这回的新品不再是旧瓶装新酒的播放器 , 而是近两年特别火的小型解码耳放 , 名为M12 , 售价居然只要799~~旷世以往是极少做这类比较亲民的产品的 , 作为老用户 , 蛋蛋实在没有不尝尝鲜的理由 。
客观部分
M12的包装盒是一个小巧的黑色长方体硬纸盒 , 设计简洁 , 质感和印刷还不错 。 盒子通过抽拉的方式打开 , 里面放着保修凭证、产品说明书、M12和两条分别用于连接电脑及手机的type-c线 , 苹果用户需要自行准备OTG连接线 。
「耳边评测」高端HiFi品牌的技术下放!旷世M12解码耳放评测
文章图片
M12的体积非常小 , 长度和女生的大拇指差不多 , 厚度和手机相仿 , 呈一个标准的长方体 。 机身的棱角有些许锋利 , 如果能加个清水套的话手感会舒服不少 。 整机的质感和做工虽然难以和自家旗舰媲美 , 但考虑到其799的价格 , 倒也还能接受 。
每当说到旷世家的产品 , 总绕不开“电流模放大技术”这一看家本领 。 电流模音频放大器使用三极管作为放大器件 , 全分立架构 。 核心放大部分在电流域处理 , 恒定为纯A类工作状态 , 可以实现更大的输出能力和更低的失真 。 这种技术最早被运用在旷世的台机CMA800上 , 2015年被用在了旷世的第一台随身播放器QP1R上面 。 时隔6年 , M12成为了最小的电流模HiFi产品 。 从官方文案来看 , 电流模技术的加持甚至让M12有了驱动大耳的能力——当然我个人觉得用小尾巴推大耳的情况应该是极极极少数~~
「耳边评测」高端HiFi品牌的技术下放!旷世M12解码耳放评测
文章图片
M12配置ES9281ACDAC , 在客观体验上加入了不少比较体贴的小心思 。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智能阻抗检测功能 , 即通过内置的智能阻抗检测系统来检测插入耳机的阻抗并自动匹配 , 阻抗小于60Ω时为低增益 , 大于70Ω时为高增益 , 600Ω以上会自动切到2Vrms线路输出 , 无需用户进行选择 。 机身在低增益状态下会亮绿灯 , 反之则为红灯 , 实测在高阻大耳和低阻耳塞之间反复切换时 , M12都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 机身上还有另一组指示灯用于数据状态的识别 , 可以显示PCM、DSD和MQA模式 。
从使用体验来看 , 除了边角略微有些硌手之外 , M12无论是便携性还是功能性都做得很不错 。
声音体验
M12给我的第一印象可以用“热情活泼”来概括 , 其声音风格比起旷世家前几代的播放器要更具活力和亲切感 。 虽然硬素质和解析力算不上特别高 , 但听口水歌已然够用 。 中频的表现相当亮眼 , 厚度不错 , 比较贴耳 , 结像偏大 , 声温略暖且音色十分鲜活饱满 。 私以为这种扎实温厚的风格在男声上的表现是要优于女声的 , 尤其是在演绎陈奕迅、周杰伦这类传统华语男声的时候表现甚佳;如果是用来听一些比较薄和亮的女声 , 则会损失些许通透感 。 低频量感不错 , 但质感不出彩 , 下潜不算深 。 高频的亮度适中 , 延展度尚可 , 虽然存在感不算很强 , 但用来聆听大多数器乐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