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不需要时尚“缪斯”


95后不需要时尚“缪斯”
文章图片
2月25日 , 比莉·艾利什现身纪录片《这个世界有点模糊》首映式 。 离经叛道的造型让这位年轻女歌手在时尚界网罗了众多追随者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译贾晓静
对时尚有兴趣的你或许注意到 , 若干年前 , 几乎所有时装公司和设计公司都推出过各自的“缪斯女神” 。 通过“女神” , 时尚爱好者们能够更清晰地感知品牌的设计理念及其推崇的价值观 。 但时至今日 , 鲜少再有品牌设计师大张旗鼓地宣称哪位女士是“缪斯” 。
楚楚动人的“缪斯女神”对聚拢志同道合之士、形成忠实的“粉丝圈”大有助益 。 设计师们曾经在各种场合滔滔不绝地赞美“女神”:“她会打网球!”“她赤脚在沙滩上漫步!”“她是建筑师!”……“女神”如同品牌的第二张脸 , 似乎她的形象越独特 , 品牌的粉丝就越多 。
但是 , 对特立独行的95后来说 , 时尚“缪斯”并不能“一呼百应” 。 北美青年文化平台“VICE”载文称 , 为适应“求新、求变、更包容、更多元”的当代青年的口味 , 设计师们不再急于塑造“女神” , 也不再轻易向外界透露他们为客户打造“人设”时的种种细节 。
女性形象曾由“女神”定义
这种转变不是在一夜间发生的 。 在“巴尔曼军团”(时尚品牌Balmain的追随者)和“古驰帮”(时尚品牌Gucci的爱好者)主宰时尚界之前 , 面对一位“女性原型” , 设计师们的关注点都差不多 , 都会突出“现代女性的特质” 。 香奈儿(Chanel)品牌的创立者可可·香奈儿就是“女性原型”之一 。 她创造并出售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带有男性风格的服饰 , 她表现出独特的气场、态度和风姿 。 追随该品牌的女性消费者在生活的各方面都被鼓励“香奈儿化” 。
1947年 , 克里斯汀·迪奥推出了被称为“新面貌”的蜂腰造型后 , 迪奥(Dior)的女性原型出现了 。 它被视为对香奈儿式审美理念的激进对比 。 两位女装设计师成为对头 , 他们对独立女性的定义 , 进一步在“缪斯女神”身上强化 。
随着时间推移 , 香奈儿的自由剪裁、打破陈规的独立感和迪奥的浪漫主义倾向愈发鲜明 。 一定程度上 , 消费者选择某个品牌的衣服时 , 也就选择了自己向往的世界 。 当她们购买某品牌的香水时 , 也表示了对品牌价值的认同 。
“美国二战后经济繁荣 , 让中产阶级能够通过品牌定义自己 。 ”时装历史学家卡洛琳·艾莱诺维茨-赫斯告诉“VICE” , “品牌通过‘缪斯’向顾客展示理想的女性形象 , 消费者则把这些模板套在自己身上 , 并将自己视为品牌的展现者 。 ”
巴黎世家创始人的一句名言表现了当时的情况:一位时尚女性如果不光顾一家裁缝铺 , 就无法变得优雅 。 这位设计师于1968年关闭了自己的品牌 , 并宣布没有继任者 。 据说 , 巴黎世家忠诚的赞助商、名媛蒙娜·冯·俾斯麦闻讯悲痛不已 , 闭门谢客3天 。
时间来到20世纪90年代 , 随着混搭服装开始流行 , 神秘的“缪斯女神”对时尚体系的话语权有所动摇 。 卡洛琳指出 , 1988年11月 , 安娜·温图尔操刀的《Vogue》杂志的一张封面被视为潮流的转折点:“高级定制服装和牛仔裤的结合让人们意识到 , 巧妙的搭配可能比由设计师包揽整体形象更好 。 ”此后 , 人们渐渐觉得 , 将不同品牌的不同款式结合起来 , 比全盘接受一个品牌更有品位 。 当然 , 这不意味着对品牌的忠诚就此消失 。 从汤米·希尔费格到汤姆·福特(曾任古驰品牌设计师) , 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许多高光时刻 , 依然少不了“缪斯女神”的推波助澜 。
95后不需要时尚“缪斯”
文章图片
2019年6月30日 , 美国纽约 , 歌手麦当娜在演唱会上表演 。 作为西方流行乐坛的风云人物 , 麦当娜的着装风格影响了一代人的时尚选择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多元身份”挑战刻板印象
今天 , “缪斯女神”的形象 , 与年轻一代日益开放、多元的时尚观念发生了日趋激烈的冲突 。 虽然那些在20世纪起家的设计师声称 , 自己在为一种新的、高度微妙的、只有他们自己能理解的女性设计服装 , 但绝大多数“女性原型”本质上都是同一类型 。 她们可能偏好不同 , 但总是消瘦、富有的白人 , 通常是欧洲人 , 而且经常拥有富有魅力和创造性的工作 , 例如建筑师或艺术家 。
这一群体仍然是设计师们试图取悦的对象 , 不过 , 随着呼吁时尚界增强多样性和公平性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 公式化的“女性原型”正逐步走下舞台 。 时尚品牌意识到 , 若想吸引更广泛、更多样化的受众 , 就不能再依赖这样一只“专属之手”来描绘自己的理想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