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新生”的飘渺背后,爱回收的“旧生意”和“新故事”( 二 )


把B2C拆解开 , B是指B端的供应链 , 2是平台中间需要做的质检、品控、售后等二手商品交易服务 , C则是消费者 , 也就是C端用户 。 当下的二手3C缺的是优质的供给 , 但在B端的供应链搭建上 , 爱回收和转转、找靓机这样早已布局多年的平台相比明显不在一个档次 。 做不好B端供应链的爱回收 , 恐怕也很难讲好B2C的“新故事” 。
一方面 , 过去一直是C2B业务 , 爱回收在收购拍拍之前似乎并没有相应的供应链资源以及模式能力积累 , 需要借助拍拍;但另一方面 , 在3C供应链端 , 拍拍更多是依托于京东有限的流量扶持 , 并不是真正的产业端供应链 , 这点和深耕多年的找靓机相差甚远 。 据悉 , 在供应链方面 , 找靓机的供应链已经涵盖了全国30%以上核心B端用户 , 相较之下 , 拍拍在供应链方面的积累似乎有些孱弱 。
二手手机本质上就是一个低频长尾市场 , 市场虽大但存在不确定性 , 这就使得这项业务很难规模化 , 而爱回收的重资产模式 , 使得规模化更加艰难 , 再加上线上流量的匮乏 , 爱回收正在陷入一个“二律背反”陷阱 。
从2013年起 , 爱回收重心放在线下模式 , 根据公开数据 , 爱回收在全国拥有超过700家门店 , 随着而来的则是每年超过2.5亿元的运营成本 。 在人们难以接受把二手回收作为日常消费场景的当下 , 这样的ROI是无效的 。
在线上 , 爱回收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流量入口 。 现在说是依靠京东 , 可京东卖出拍拍 , 这说明京东对二手生意的态度其实耐人寻味的 , 京东的支持力度究竟多大?这似乎仍是个谜 。
就目前表现来看 , 即便有京东支持 , 爱回收与闲鱼、转转等第一梯队玩家的差距似乎也在变大 。
囿于自身“重模式” , 资金承压之下 , 爱回收正在陷入规模化与重资产的“二律背反”:既不能慢慢打磨商业模型 , 也不能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
在C端流量严重不足 , 品牌认知读仍然匮乏的当下 , 爱回收其实更需要线上获客 , 通过品牌、业务扩张来做大业务的基本面 , 但目前来看 , 重模式下爱回收想要把业务规模做起来 , 难如行之蜀道 。
供需两端承压 , 待“回收”的爱回收价值几何?
去年3月份 , 北京商报曾经报道 , 爱回收曾经有过对回收商品的实际估计过低的情况 。
在这篇名为《估价差十余倍、不退货爱回收自说自唱的“霸王条款”》的报道中 , 某用户富士单反相机上门回收前给出的预估价为300多元 , 但邮寄到爱回收进行实物验货后 , 爱回收给出的最终回收价格为20元 , 与预估价300多元相差15倍 。
这似乎也说明 , 在服务端 , 爱回收仍然有巨大的改进空间 。
对于爱回收来说 , B端供应做不好可以归结为没有做供应链的经验 , 但中间的服务跟不上 , 这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
不只是C2B业务 , 在B2C中间的服务层 , 爱回收的品控实力也似乎并不尽如人意 。
一方面 , 爱回收C2B回收模式“品控”是为了散货 , 似乎更像是处理尾货的一种渠道 , 并不能满足C端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期望 。 C2B的品控逻辑下 , C端更容易出现心理落差 , 进而导致消费体验极差 。
关于服务品控方面的问题 , 第三方投诉平台的用户投诉似乎也在给予佐证 。
在黑猫投诉 , 关于爱回收的投诉中不乏产品品控的问题 。 当然了 , 第三方平台的投诉其实都会面临信息的真实性问题 , 如果仅仅以此就说爱回收品控不行多少缺乏严谨性 。 只不过关于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投诉似乎有些多了点 , 很多人或许会惯性的认为无风不起浪 。
“万物新生”的飘渺背后,爱回收的“旧生意”和“新故事”文章插图
“万物新生”的飘渺背后,爱回收的“旧生意”和“新故事”文章插图
从平台经济商业的基本逻辑上来看 , 平台经济就是要维持平台供需双边的动态平衡以及价值再分配 。 平台的一边是供应链 , 另一边是用户 , 而服务则是联系双方的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