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像傅雷那样严格、那样细致、那样富有原则性、倾注了那么多心血教育子女,却是世上不常有、不多见的父亲。”这是著名作家叶永烈先生写在《傅雷与傅聪》一书序言中的一段话。
文章插图
12月29日凌晨传来消息,在2020年即将离我们远去之时,著名钢琴家傅聪先生因为新冠肺炎并发症在英国去世,终年86岁。曾经有一句话,如果你不知道他(傅聪),应该知道傅雷,如果不知道傅雷,应该知道《傅雷家书》!
文章插图
《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近40年来一直畅销不衰,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傅雷家书》表现了中国人典型的教子方式和生活态度,堪称一部经典,字里行间充满着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文章插图
叶永烈先生认为,《傅雷家书》如山间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如无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结晶体。感情是那样的挚朴,那样的真,善,美。没有半点虚伪,用不着半点装腔做势。《傅雷家书》集中体现了作为一位父亲对儿子在生活中、学习上、工作中的点滴教诲,每封家书都映照出他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传统的道德品质,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一家的范围,对很多家长来说,可以从《傅雷家书》中研究教育子女的理念、方式和方法。
文章插图
《傅雷家书》中所展现的四大教育理念,仍是我们今天需要遵循的。第一条:教育当以人格为主,知识其次。这一条其实和我们现在倡导的“立德树人”是一致的。从心理学上讲,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但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往往将知识作为第一位,孩子人格或者品格的培养放在次要位置,由此产生的孩子心理问题和过激行为不胜枚举。
文章插图
事实上,知识的习得是暂时的,阶段性的,而品德则是伴随一生的。在傅雷看来,孩子如果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学问欠缺一些也没有关系。第二条,民族观念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傅雷认为,任何孤独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文化孤独,而文化具有民族性。在傅聪出走英国之后,这样的书信教育方式显得更加有意义。
文章插图
第三条,求学的目的应该是“化”,而不是死吞知识。这一条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不是去死背知识,而是应该真正懂得,内化为孩子的能力。这正契合了当下一些孩子在学习上难以达到触类旁通,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第四,分数与能力未必一致。在具体的学习方面,傅雷一向不太重视学校的分数,认为分数同真正的成绩往往不一致。【读《傅雷家书》学当家长,孩子人格为主、知识其次,父亲是引路人】
文章插图
考试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是老师的法宝,是考核的方式和手段。但分数并不能全部代表能力,也不能说明在某个学科上所取得的成绩(能力)。正因为如此,现在推行的综合素质评价,试图改变“一考定终生”的考试评价制度。还有一点,学习《傅雷家书》,可以真正感受到,“父亲是孩子的独立宣言,父亲是孩子勇敢的教科书,父亲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这对于如何当一位合格的父亲,大有裨益。
- 孩子被嘲笑怎么办?介入和安抚都不对,睿智的家长懂得这样做
- 傅雷家书17|十二月十五日-十一月十七日午
- 傅雷家书18|十一月二十三日-十二月十五日
- 家长提出将《岳阳楼记》移出语文课本,只因说到一个人,有理吗?
- 傅雷家书13|(1954年)八月三十一日-八月二十四日
- 诗鬼李贺的写作小妙招,小学生拿来就能用,家长不再担心作文考砸
- 新婚燕尔,新娘子为何要“三天回门”?古代家长考虑得相当周到
- 看了10遍《傅雷家书》,我总结出18条教育的铁律
- 《傅雷家书》:先做人,后成“家”,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的教育经
- 傅聪因新冠去世,重温其父傅雷家书:真理、正义、人格等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