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上所讨论的中节,我们可以看出,不中节的状态即使有千千万万,但归结起来,不外两种:一是“太过”;一是“不及”。时未来气已布,称之为“太过”;时已来气未布,称之为“不及”。“太过”也叫“有余”,“不及”也叫“不足”。自然的“中节”或曰“和”是怎么产生的呢?也就是说,天地是怎么来做到“中节”进而达到“和”呢?答案很简单,将不中节的因素除掉就是中节了——去掉有余,补上不足。
《老子》第七十七章讲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亦即天道通过“损”和“补”最后就达到了“中节”,也就是“和”的状态。《老子》同时讲到“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人道也是做“损”、“益”这两件事情,但却是损不足,补有余,最终的结果就是远离“中节”远离“和”。我们常讲的“有违天和”就是指人道做的事情跟天道相反。为什么自古以来,都会有替天行道的说法呢?因为人道的损益,使“有余”的越来越“有余”,“不足”的越来越“不足”,用现代语言讲就是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因为失去了“和”,“不足”之人越来越穷了,结果就是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于是就有了流血,有了战争。而究其根本,就在于人做的事情和天做的事情正好相反。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人的思想是“天人合一”——就是人要效法自然,向天道学习,这是我们天人合一精神的根本。如若不然,我们就无法达到和的状态。如果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真正做到了“损有余而补不足”我们就处在了中节的状态、和的状态,没有灾难,没有饥荒,而这正是人类所追寻的。
中医与西医有一个共同任务——认识疾病,解决疾病。现在从这个角度入手,我们来看上文讨论的“仁”对中医意味着什么。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上下两部——《素问》和《灵枢》《素问》里面有一篇“平人气象论”论中讲到“平人者不病也”这是《内经》对健康一个非常经典、简洁和根本的论述,“平人”就是健康的人。唐代著名医家王冰指出,脉气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的状态叫做平人,也就是我们刚才谈到的“中节”的状态,也就是“和”的状态。
反过来说,什么样的人会病呢?当然是非平人则病了。那什么样的人是非平人呢?不中节亦即没有达到“和”的人就是非平人。那一旦病了,该怎么解决呢?我们说,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千千万,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两法,即补法和泻法。补法解决不足,泻法解决有余,从而回归到平人的状态。
唐代的大医家孙思邈说过:“上医以德治国,中医以礼齐人,下医以刑治病。”
这些年我提出了一个观念——中医是一门尚礼的医学。其实,尚礼就是尚和,尚中节,尚平人,尚没有太过和不及,如果不能回到礼上,也就不是中医。过去,西医也是尚礼的,只是现在的西医已经变成了尚刑的学科。由于现代科学的力量太强大了,以至于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在这种情况下,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余地。
“刑”就是一种力量的象征,现在西医的许多概念——如感染用抗生素来杀菌、灭菌,血压高用降压药,焦虑或忧郁用抗焦虑、抗忧郁,疼痛用镇痛,心律失常用抗心律失常,等等——通过这些名称,我们可以发现西医是对抗性的医学,所以是尚刑的。犯了错,抓你;再严重点,关你;再严重点,灭掉你,这就是“刑”我们这个社会要想长治久安,没有刑是不行的,乱世要用苛刑。
人的健康也是如此。但如果一个社会只有“刑”而没有“礼”那后果不堪设想。一个社会不能没有“刑”,但更不能没有“礼”。如果“礼”做得足够好,我们是可以不用“刑”的,但这个很难。同样的道理,为了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些时候不能不用一些“刑”中医也不是没有“刑”只是以“礼”为主而已。
现代社会,由于很多人都缺乏最基本的医学常识,对健康没有最基本的认识,如张仲景所说的,一旦得了病都“委付凡医,恣其所措”现代社会中,“凡医”的摆布方法就是诉诸“刑”比较典型的就是使用抗生素。我在这里拜托各位不要轻易使用抗生素。美国在20世纪结束的时候,总结了美国人在20世纪犯下的十大错误,其中一个就是滥用抗生素,可是现在我们比美国当年的滥用程度要高很多。现在美国人由于对抗生素的认识,一般情况下轻易不会使用。
- 魔道祖师中,大家最怕听到什么?看到第三句已经忍不住哭了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红楼梦里,贾琏为什么老喜欢地位低下的女人这样分析你可赞同
- 被主人带走的妖怪会是什么下场最惨的莫过于这只妖怪
- 这六位仙佛是西游世界真正的大佬玉帝如来佛祖只能算晚辈
- 封神榜三位圣人的实力那个最强,为什么元始天尊成为最后的赢家?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蒋介石4个“把兄弟”的书法,您会给出什么评价?
- 西游记,为什么孙悟空早就知道,他已经飞出了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 起名怎么确定汉字五行,什么是汉字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