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秀野桥头除了有四鳃鲈鱼,还有……

松江
老字号
Songjiang
秀野桥头的厂店馆堂行坊(上)
赵永强
在货物主要依靠船运、人挑的岁月 , 老秀野桥(比现在桥低近2米)东西南北四角及延伸 , 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曾经有许多有名气的店铺商家 。 它们因市河与沈泾塘汇合 , 水上交通的繁忙、稠密、便利及秀野桥下盛产四鳃鲈鱼名声的响亮而百业竞开、生意兴隆 。
曾经,秀野桥头除了有四鳃鲈鱼,还有……文章插图
赵永强 绘
桥头东
东南角 , 有陶瓷店 。 向东延伸有福来米厂、香烛店、洗染店、竹行、煤球店等 。
一个门面的陶瓷店是俞家开的 , 大进深 , 销售百姓日常所用的陶瓷器具 。
福来米厂与沈泾塘河西的一大米厂 , 它俩的厂房占据了市河与沈泾塘汇合处左右的两只河弯大角 , 每天装卸时零星漏落在河里的米谷是四鳃鲈鱼及河中各种鱼类如鲤、虾、鳗、桂、鲈、鲫、鳊、鳑鲏、鳗鲡、蟹等等的优良饲料 。 前两个门面、后四个门面的福来米厂 , 厂域从市河一直到街面 。 1956年公私合营后 , 按政府规划 , 基本每乡要有一粮食加工厂 , 福来米厂被整体搬迁到新五厍 , 后来成为新五粮管所、粮仓 , 成为粮食中心 。 家父赵瑞根老家人似地在此厂工作终身 , 与四周农民相亲相爱 , 被尊称为“瑞相” 。
四个门面的大竹行 , 行内竖立的毛竹高入“云霄” , 编篮子、铁搭柄、锄头柄、撑篙(杆)竹、搭脚手架的竹材应有尽有……竹行前后进深与福来米厂一样 。 北至中山路街面 , 南到市河(现人民河) , 从水路来的外地竹排可以直接靠岸 , 从水中捞上 , 靠货架立起 。 另外还有两只池坑 , 化石灰后作建筑材料卖水石灰 。
东北角 , 有酒馆及小茶室 。 这里出了个名人:旧时从草庐学艺的厨师沈补根 ,20世纪50年代任松江城区区长 , 他家原来住在秀北街26号 , 和我家是贴隔壁邻居 , 后来搬至醉白池北 。
曾经,秀野桥头除了有四鳃鲈鱼,还有……文章插图
【曾经,秀野桥头除了有四鳃鲈鱼,还有……】秀野桥一景(陈永根 供图)
向东延伸有松江有名的混堂——以秀野桥、秀塘桥、秀南桥三座桥名首字命名的“三秀浴室” 。 三秀浴室名响亮 , 历史久远 , 大而热闹 , 是平民百姓洗澡(特别到冷天)最喜欢去的地方 。 浴室冬有烧煤的火炉 , 布在室内的铁烟管散发热量 , 掀开棉门帘 , 里面一股暖和劲扑面而来 。 三秀浴室分大厅与浴池 , 大厅布置有坐与躺两种休憩方式 , 坐式每位一角三分 , 躺式每位一角五分 。 后者浴后舒适地躺在床上 ,备有浴巾盖身 , 可以美美睡一觉 , 消除全身疲劳 。 浴池分隔成大池、小池 , 两池设连通孔 。
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里 , 烧水工老杜等早上三点钟起床 , 进出靠近轮船码头(去陈坊桥班船)的浴室后门 , 从秀野桥河里挑水、烧水(那时河水清澈) , 一直要两池子水满才停 。 遇到落潮水小 , 走完滩涂还要往下踏入泥滩取水 , 非常辛苦 。 大池水温比人体温热 , 是泡烫身子的地方 。 小池水先热 , 因此特别烫 , 是许多人以烫克痒的佳处 , 他们坐在池沿用毛巾沾水烫脚丫 , 有时因烫得有点吃勿消而发出嘘唏声 。 进入浴池 , 特别到冬天 , 雾气缕缕 , 视线不清 , 热气扑面 , 呼吸湿闷 。 在大池里浸泡十廿分钟 , “浸酥”了身上“老肯”(污垢) , 就可以擦背了 。
三秀浴室有擦背师傅 , 那时百姓生活都苦 , 较长时间才舍得上浴室洗回澡 , 因此擦背师傅可以从你身上擦出许多“面条”(老肯) 。 自己擦也能擦出滚圆的线长条 , 这时心里美滋滋的 , 因为“身体汰干净了” 。 如果到年终去“汰浴” , 流水般的人来人去 , 大池水肥皂加“老肯” , 水变得如牛奶乳白 , 照样浴客进来不断 。 已退休了的擦背师傅小杜(第二代传人)笑着说:“所以那时浴室叫混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