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文字的字形上来讲,隶定(注:用隶书的笔法来书写古文字的字形,称之为隶古定。发展到现代人们又把用当代人的笔法书写古文字字形称作隶定。)是一个难点,就是这个字应该是我们现在的哪个字。有时隶定不出来,或者说隶定出来了,在我们的字书上又没有这个字。第二个难点,就是隶定出了字,但把这个字放在它所在的语境、铭文、简牍中,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解读它、解释它。”从事出土文献研究的郑州大学考古系副教授田成方在谈到古文字释读时说。
在田成方看来,古文字释读之所以有争议,原因有很多:“像辛追和后母戊这两个事例,其实是过去与现在在隶定和认识上的不同意见。”
田成方说,古文字释读是一个从旧到新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广泛运用,古文字释读在最近几年发展很快。“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红外线的拍摄,得到比之前清晰很多的古文字图片,而且出土材料的海量增加也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研究对象,很多材料都能够与传世文献相结合,从而提高文字释读的精确度,过去我们没认出来的字,认错的字都可以及时纠正。这都是很普遍的现象。”
“后母戊和辛追这两个事例,在我看来其实是有本质区别的。”田成方告诉大河报采访人员,“司与后是同源字,它们的写法在甲骨文里是一样的,从字形上说,两者隶定都可以,叫哪个完全是理解的问题;辛追和避,如何加以隶定,是对错的问题。。”
有媒体致电湖南省博物馆询问此事。工作人员称,“这只是个别专家学者的一家之言,业界并未认可,湖南省博物馆也不认可,所以不会改名”。此外,工作人员表示,已经致函给相关学者处理此事,但暂不方便透露具体内容。
虽说,目前官方对于“辛追”和“避”仍无定论,但大河报采访人员了解到,相关研究论文,将会于近日发表,大河报将持续关注。
==========
原载于大河报
版权归原版权者所有
本文仅供信息交流之用
如有不当请告知将本文删除或修改
- 读《我的名字不叫“等”》,感悟作者的阅读、收藏趣味
- 老太太带金钗去鉴宝,钗上刻有5个字,专家大惊失色您父母是谁
- 霍仙姑在《终极笔记》剧中的结局揭晓
- 楚汉|刘邦曾发明“刘氏冠”,直到马王堆出土一个木俑,才知道它的模样
- 古人睡觉和我们不一样?什么是“瓦”?百姓的房子为何不叫宫?
- 当年被母亲宠坏,偷走马王堆国宝并烧毁的未成年许反帝,近况如何
- 老太太带着金钗去鉴宝,上面刻有5个字,专家问到:你是格格?
- 价值1.9亿的一副油画,竟然被90岁老太太挂在厨房,熏了半个世纪
- 为什么打了败仗都叫“败北”而不叫“败南”?
- 《知否》被抢着养老的盛老太太:养孙防老,有时候比养儿防老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