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了败仗都叫“败北”而不叫“败南”?


为什么打了败仗都叫“败北”而不叫“败南”?
文章插图
最早的“北”的意思是“相背”、“违背”的意思,你看“北”的字形,就像是两个人背对着背。《说文解字注》中有:“军奔曰北,其引伸之意也,谓背而走也。”意思就是军队打了败仗,转身就跑,就是败北。有了“背”字之后,“北”就有了两个含义:一个是表示方向,一个表示败逃。
为什么打了败仗都叫“败北”而不叫“败南”?
文章插图
在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一书的《军事》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佯北勿从。”在这里,“北”即是“败”或“败逃”,这句话的意思为“敌人假装败逃,不要盲目追赶”秦汉以后,“败北”逐渐成为一个常用的双音节词。例如《史记·项羽本纪》:“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再后来,“败北”不仅指军事失败,而且引申为办各种事情的失利。
为什么打了败仗都叫“败北”而不叫“败南”?
文章插图
古人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视为为失败、臣服。所以你看,中国古代的那些建筑物,什么北京四合院,什么宫殿寺庙,包括现在去买房子买商铺,都讲究一个面朝正南。你要是看历史剧留心的话,也会发现,古代的君王都是面朝南坐,而那些打了败仗之后,为人臣子去入朝见君王,都是面朝北,被称为“北面称臣”。
为什么打了败仗都叫“败北”而不叫“败南”?
文章插图
为什么打了败仗都叫“败北”而不叫“败南”?】所以古代皇帝一般都是坐北朝南的,然后所有大臣们上朝时候都是朝北的所以呢,体现了对皇帝的臣服。也就用败北来形容作战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