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淳翔︱从张爱玲的第一封投稿信说起( 二 )


再看漫画下方徐慧棠与小采访人员的对话:
小采访人员先生:这画能登在报上么?画得不大好呀。我现在在务本女学校一年级读书,下半年要升级了。我今年七岁,住在西门唐家湾肇周路四百二十三号新康米店家里。徐慧棠鞠躬。信封是我姊姊慧菱写的,他在务本女学二年级。(小采访人员说:可爱的慧棠妹妹,你画得很好,已经替你制版登在上面,还希望你以后再画几张好的给我。并且以后连信封都要你自己写,因为你的姊姊是二年级,你下半年也要升到二年级了,当然你也应该写信封啊。)
祝淳翔︱从张爱玲的第一封投稿信说起
文章插图
《新闻报本埠附刊》创办于1926年4月1日,与《申报》随报赠送“本埠增刊”类似,它也是随报附送给本地读者的。这一附刊的创立,有其独特的功能,正如赵君豪在《中国近代之报业》书中所评述的:“中国报纸,为增加广告计,遂增设一种本埠附刊,所收广告刊费,较为低廉,而其销路,亦以本埠为限。本埠附刊之广告,其效力只及于一地,故文字方面之材料,亦专论当地之事,如戏剧、电影、音乐、舞蹈、商店消息以及其他一切无关外埠之琐事,均归于此刊。”
不难推断,张爱玲大约先后看到8月17日的征稿启事,以及8月21日徐慧棠的漫画,深受鼓舞,遂兴奋地写下那封投稿信,寄去一篇杭州日记,孰料石沉大海,惨遭退稿,幼小的心灵想必大受打击吧。好在她能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终于在多年以后登上文学舞台的中央,大放异彩,充分成就了一番文学事业。
说起画漫画、投稿,同样是从小就喜欢画漫画的丁聪,成功率要远高于张爱玲,他“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向社会上的报刊投稿。最初是投向上海《新闻报》的。本埠附刊它每周都有一个漫画专栏。我这时开始拿到稿费,尽管每幅画仅一元钱,但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就蛮开心了”。(《转蓬的一生》)好在张爱玲在中学时代也有了首次的成功经历,且所获稿费单价远高于丁聪:“生平第一次赚钱,是在中学时代,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报馆里给了我五块钱,我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唇膏。”(《童言无忌》)
对于“小采访人员”严谔声,张爱玲似乎是其作品的长期读者,身受“影响的焦虑”之苦。如《雨伞下》里写道:“某一次在雨天的街头想到这一节,一直没有写出来,因为太像讷厂先生‘茶话’的作风了。”讷厂即严谔声的另一笔名,“茶话”是他在《新闻报》主持的另一种综合性副刊。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