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赞扬周瑜,贬低卫青,那么他又会如何对待岳飞?

苏轼苏东坡,是站在中国文化史顶端的巨人,无论诗词文章,书法绘画,都可居历史翘楚。同时,苏轼也是北宋一代名臣,为政一方政绩卓著,治理钱塘,修筑苏堤遗泽千古。当然,人无完人,苏轼的很多政治观点也颇值得商榷,比如他在笔记里对汉朝名将卫青大肆贬低,甚至可以说是公开侮辱:【汉武帝无道,无足观者,惟踞厕见卫青,不冠不见汲长孺,为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厕见之,正其宜也。】(汉武帝为君无道,唯一可以称赞的,就是不戴正冠帽,不敢见汲黯这样的诤臣;对当了大将军的卫青,却可以上厕所时蹲着见他。因为卫青就是个奴才,当了重臣还一味迎合汉武帝,所以只配这种待遇。)这样的苏轼,大异于人们的通常印象,特别是他还曾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名篇,
苏轼赞扬周瑜,贬低卫青,那么他又会如何对待岳飞?
文章插图
为何同为古代名将,同样人品高洁,气度豁达,苏轼对周瑜如此推崇,却对卫青这般鄙视?其实,说穿了,不过是【外戚】二字。周瑜和孙策是形同“青梅竹马” 的总角之交,孙策起兵后,周瑜更鼎力支持,“将兵迎策”,是东吴建国的重要原始股东。而且,周瑜的家世是仅次于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种四世三公的“四世两公”,在汉末背景下,对孙策创业的巨大声望助力,可想而知。
苏轼赞扬周瑜,贬低卫青,那么他又会如何对待岳飞?
文章插图
至于二乔,只是他们兄弟在攻城略地时,“收容”的两个女性俘虏,连最后待遇是妻还是妾都有很大争议。周瑜和孙策也更加不是某些现代人以为的“连襟”关系。因此,周瑜在东吴的地位,也和 “外戚/裙带关系”毫不沾边。卫青则完全不同,他作为一个被生父抛弃的私生子,平阳公主府的奴仆, 最初被汉武帝发掘的契机,正是因为他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召入宫为宠妃、后来升为皇后,他也从一个奴隶变成了建章监、侍中,又升太中大夫, 在出击匈奴前,当了近10年的皇帝近臣,深得汉武帝信任。而当卫青第一次率军万人出击匈奴,得胜归来之前,就已经是车骑将军了。当时汉朝还没有大将军和骠骑将军,他已经是整个国家官职最高的武将。
苏轼赞扬周瑜,贬低卫青,那么他又会如何对待岳飞?
文章插图
所以,苏轼真正反对的,就是这种身为外戚,靠裙带关系上位,进而成为大将军、执掌国政的汉朝制度。 毕竟两汉之后的外戚大将军,即使是功勋卓著如霍光、窦宪,同样也严重侵夺君权、欺压百官,跋扈不臣,而如王莽、梁冀、何进之流,更已经算得上祸国殃民了。而且,虽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这更多是当时要实现【大一统】的汉朝的迫切需求,并且也是后世每个统治中原的王朝必须做的,否则就根本坐不稳江山,看看蒙元和满清的对比就知道了。汉武帝所谓尊儒,是因为想要老刘家的江山和大一统帝国长久,舍此之外,别无他法,换了其他皇帝一样非做不可,而他的生平做派和用人,分明就是“独尊儒术”这四个字的反义词,其著名臣子,法家如张汤、纵横家如主父偃,货殖之吏如桑弘羊,“不学无术”如霍光,自己更好神仙方术。
苏轼赞扬周瑜,贬低卫青,那么他又会如何对待岳飞?
文章插图
他的曾孙汉宣帝刘洵更一言蔽之:【汉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之道杂糅,奈何纯任德教】,通俗地说,就是外儒而内法,儒为表而法为里。一直到真正笃信儒家的汉宣帝之子汉元帝登基,经历了从大儒王莽到同样大力推行儒术的汉光武帝刘秀,历时几十年功夫,才真正让儒家成为统治思想。所以儒家门徒从来不会去给汉武帝封圣,如欧洲人给罗马君士坦丁大帝封圣那样,反而一直把他当做反面典型来批判,也是理所当然。信口嘲讽一个汉武帝这个“反面典型”重用的外戚臣子,对苏轼这么一个宋朝士大夫而言,再寻常不过了。因为这就是当时社会精英的普遍共识,或者说:【历史局限性】。此外,苏轼赞扬汲黯、贬低卫青,根本原因并非因为文武之别,而就是基于他们对汉武帝的截然不同态度:是铁骨铮铮?还是曲意逢迎?真到了政府中枢腐朽的国难关头,一个苏轼固然肯定阻止不了靖康之耻、崖山海难;但再有多少个如卫青一般忠勇能战的武将,也同样根本无力扭转大局:两宋末年到明朝末年的无情历史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点。——百无一用的,当真只有书生么?归根结底,正是皇帝之错,是“逢君之恶”的奸佞臣子之错,正是不能约束昏君奸臣的国家制度之错。以宋朝最出色的名将岳飞为例,岳飞是“良家子”从军,从一个小兵,凭自己个人的武勇,实打实的战功,在当时无数爱国士大夫的援护和举荐下,一步步升迁成为统兵大将的,相比于走裙带关系上位,可以说“出身甚正”。岳飞遇害,正是宋高宗赵构和秦桧这对昏君奸臣,破坏宋朝旧有体制,权力过大不受制约的恶果。岳飞当时已经是枢密副使,国家宰执重臣,如果赵构真正遵守宋朝此前百余年的优待大臣惯例,岂有杀害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