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三、儒家的“崇德”,为被压迫的底层老百姓找到了生存之道,从而为封建君主专制“延年益寿”
【 儒家思想实为一“养生”哲学,这一事物被它养了2000多年】儒家思想除了“尚礼”,还有一关键之处便是“崇德”。儒家思想曾提倡“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也即当一个人有了无与伦比的德行之后,便能建立伟大功业,当建立了伟大功业后,便可以著书立说,将自己的德行和功业记录下来,以供万世传承。
相信务实的中国古代君主对此必然会嗤之以鼻,因为儒家提倡的这一套乌托邦式的建功立业之法着实不切实际,再联想到制定如此标准的只不过是不谙世事的书生,他们便也不足为奇。因为从他们成功的经历可以看出,当一个人想建立千秋功业,跟一个人是不是“德行”高深关系还真是不太大,如千古一帝秦始皇,建立了歼灭六国、统一华夏之千秋伟业,是秦始皇修德的结果吗?即便是为万民所景仰、广施仁德的唐太宗、康熙帝,在建功之时不也留下弑杀兄侄、屠杀功臣之“劣迹”吗?反倒是将“仁义”、“礼仪”贯彻到底的宋襄公和孔子学生子路,却分别留下了“泓水之战”、“正冠而亡”的千秋笑柄。
文章插图
既然“崇德”对君主而言用处并不大,那为何还流传千古,为历代君主所推崇呢?主要原因便是“崇德”对底层老百姓的生存帮助重大。
1,君主“崇德”,百姓有了生存希望。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推行的是集权制度,在此制度下,个人的生存是不被重视且没有保障的,而且在严苛的等级制度约束下,位于底层的老百姓备受剥削压迫显然是“合情合理”的。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等级制度必然是金字塔状,位于金字塔顶端的统治阶级必然是少数,而位于金字塔底端的被剥削阶级必然是多数。
如果一个君主不爱戴子民,光明正大地宣称要剥削压迫底层劳动人民,必然为引起这一庞大集体的抵触。仇恨淤积久了必然要反抗,如此旧的君主专制体系被推翻,新的君主专制体系得以建立。而新的君主汲取前朝灭亡之教训,大举“爱民如子”之大旗,底层老百姓看到了生存希望,自然不会反抗,封建君主专制体系得以传承。
文章插图
2,
百姓“崇德”,可以相互抱团取暖谋生存。
由于老百姓处于社会底层,生存条件恶劣,而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等级优越便会不停地剥削底层老百姓,故而他们生存之道显然难以为继。如果老百姓生存不了,即便他们不起来反抗,全部饿死,君主专制便也成了无源之水。而老百姓处于生存的本能,在缺吃少穿、生不如死的前提下,就会相互救济、抱团取暖,如此便能共渡难关。当然要想成功相互抱团取暖,显然首先得有善心,也即邻里之间要“崇德”。
朱元璋就是在一群“崇德”的乡亲们的相互取暖中坚强地活到了成年。当时父亲、母亲、大哥、大姐等家人相继饿死,唯一的二哥又入赘了有钱人家里,只剩下孤苦伶仃的他,于是在左邻右舍的善心帮助下,朱元璋硬是吃着百家饭活了下来。等到他登基做了皇帝后,朱元璋立即还乡并免除家乡赋税,可见是对家乡“崇德”之回馈。
文章插图
也正是因为儒家思想提倡的“崇德”使得位于底层的老百姓找到了生存之道,故而极大“养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使得老百姓对其展现出了极大的忍耐力,也使得其传承了2000多年。至今这种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共渡难关的习俗仍在许多地区保留着。
结语
儒家思想正是见识到了人世间人人平等之艰难事实,于是秉承着“随性而为”的道家养生之观念,大力提倡等级制度,并承袭周朝,将其以礼制进行“合情合理化”。考虑到等级制度不符合广大民众之愿望,且底层老百姓占据大多数这一事实,儒家思想适时提出了“崇德”之要求,不过“崇德”并非真让君主深陷道德泥潭,从而步宋襄公“泓水之战”之后尘,而是给底层百姓带来生存希望。另一方面,百姓“崇德”可以相互抱团取暖,从而在等级制度造就的恶劣生存条件下,大大提高生存之可能性。因此,综上分析可知,儒家实为一“养生”哲学,不过它绝非如道家一样为人养生,它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且被它这么一养,就是2000多年。
- 什么是辟谷道家辟谷养生法的功效
- 为何老人总喜欢盘核桃?原来这不仅是消遣时光,更有养生意义!
- 三国两晋南北朝|刘备托孤后,诸葛亮为什么不休养生息,还要出兵北伐?
- 养士三千的孟尝君,侮辱了君子名号,实为枭雄甚至小人
- 王阳明与道士探讨养生之道,被问及因何而来,竟被吓得起身就跑
- 齐白石养生“七戒”
- 养生文化兴起之时,宋朝的文人横溢,一波热潮接踵而来
- 他是清朝唯一存世的御医,现104岁,出狱上交一张300年的养生秘方
- 一天中有2个小时最养生!抓住了这段黄金时间,效果自然翻倍
- 从《吕氏春秋》浅谈中国古代养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