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从侯景的角度来看,自己手下不过八千来号人,面对从各个方向黑压压袭来的梁军,不免还是露了怯。看着主子心神不定,谋士王伟给侯景出了个主意:放弃大本营寿阳,直接杀向建康,利用萧正德的内应关系,夺下南梁的都城!
临贺王萧正德,萧衍之侄,又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主儿。他原为萧衍养子,萧衍长子萧统出生后,萧正德回归了本宗。萧正德凶狠奸邪,喜好结交亡命之徒,回归本宗这件事,在他看来,就相当于原本属于自己的太子之位被硬生生夺走了。心怀怨恨的萧正德与侯景暗通款曲,两人约定:萧正德负责打开宫城门,侯景一旦占领建康,萧正德就继位为帝。两人打得火热,深宫之中的萧衍,却丝毫不知道身边有这么一个定时炸弹。
即便是有内应,可寿阳离着建康好几百里路,中间除了数个城池要塞,还有波涛滚滚的长江天险,想要攻入一个帝国的中枢,难比登天。但此时侯景已经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回到寿阳必死无疑,突袭建康,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离开寿阳的一周后,侯景的叛军出现在了合州附近。可正当合州军队紧张兮兮准备迎敌时,侯景却突然转身杀向了合州东面的谯州,并在拿下谯州后又向东南攻下历阳,一举打到了长江岸边。如此的战局,是侯景善于用兵?非也,只能说这些长期生活在太平世界的南梁守军实在太菜,对于战场的随机性完全不知如何应对,被叛军稍一用计,便打了个措手不及。
此时的侯景,来到了长江岸边的采石矶。此处是守备建康的门户,拿下了这里就等于拿下了建康的一半。但采石江面狭窄,易守难攻,如果强渡,势必需要付出巨大的伤亡——这显然是叛军承担不起的。而士兵并非游泳健将,不可能八千人一个猛子从水下游到对岸。这样看来,叛军岂不是穷途末路了?
关键时刻,南梁的“神助攻”又来了。
此时负责采石矶防守事务的将领叫做王质,萧衍担心他的部队“水军轻弱,恐不能济”,决定临时调名将陈庆之的儿子陈昕替换王质。派陈昕守采石本身没错,问题是您老人家之前干嘛去了?临阵换将,有一堆事务交接不说,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换将的过程中出现差错,酿成的后果将无可挽回。
而这种小概率的差错偏偏就发生了:由于两边消息传递的失误,当这边的王质收拾行李,带着自己的部队离开采石的时候,陈昕的人马还在建康秦淮河的码头整装待发!也就是说,采石矶没!有!人!防!守!了!
长江岸边的侯景揉了揉眼睛,又狠狠掐了掐大腿——嗯,确实不是在做梦,那还等啥?小的们,渡过长江,目标建康!
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叛军顺利包围建康,并在萧正德的帮助下,成功占领南梁宫城,侯景囚禁萧衍,立萧纲为傀儡皇帝,一时间站上了帝国权力的巅峰。
您不禁要问了,梁朝不可能只有这点中央军吧?地方的军队呢?荆州益州这些州郡难道不派兵勤王吗?
文章插图
【仅有区区八千人的侯景,为何能将南朝搅得天翻地覆】03
王子们的渔翁心理
纵观古今,为了无上的权力而导致兄弟、父子相残的悲剧从未中断。有汉武帝巫蛊之祸而戾太子刘据含冤自尽,有孙权二宫之争而鲁王遭诛,有唐玄宗废三子为庶人而后赐死……而在两晋南北朝,类似的惨剧更是层出不穷。远的不说,光是齐和帝萧鸾,就唯恐自己帝位来路不正,坐得不稳,手气刀落砍掉了高帝和武帝的子孙近三十人。继南齐立国的萧衍,唯恐这样的惨事发生在自家,于是对子侄可谓超乎寻常的疼爱。别人不提,单说萧衍的次子豫章王萧综,这位仁兄怀疑自己是南齐东昏侯萧宝卷所生,胡思乱想之下叛逃到了北魏。可萧衍呢?面对这个叛国的不肖子孙,非但没有任何的怪罪,还保留了萧综的皇家户籍,派人送萧综小时候穿的衣服给他,盼他早归。作为深处权力场中的帝王,这样浓浓的父爱,实在令人有些哭笑不得。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原因是背不动
- 古代科举经历1300多年,六首状元仅有两位,他们谁更厉害
- 高度仅有7.8米的长城,到底有何用处?令草原骑兵望而却步
- 这篇传世奇文,仅有42个字,却将人生的道理全都说透了
- 乾隆作诗有多水?一生作诗四万余首,仅有一首选入小学课本
- 她是鲁迅原配,一生无爱无后,待情敌如姐妹,死前仅有一愿未实现
- 5个生僻的汉字仅有一笔!你都认得吗?
- 征讨方腊后,鲁智深暗示好汉离开宋江,但仅有六人听懂了
- 最有价值的地铁站, 行人踩着八千万年前的化石地板, 却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