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中有两篇相同诗文,而作者是两人,牵出舅害外甥的疑案

前言:
在《全唐诗》中,收录了两篇耐人寻味的诗:《代悲白头翁》与《有所思》。前者的作者是刘希夷,后者的作者乃是宋之问,值得一提的这两首诗十分相似,全篇仅有三个字不同。所以关于其中绝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著作权,千百年来一直纷争不断,成为了一大疑案。其中最有市场的说法,称原著作者乃是刘希夷,后来被他的舅舅宋之问强行夺取,并杀害了刘希夷。那么这个广为流传的“阴谋论”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不是真相,那么世人为何要泼污于宋之问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与宋之问复杂的一生,让我们一同探寻。
《全唐诗》中有两篇相同诗文,而作者是两人,牵出舅害外甥的疑案
文章插图
早期为升官抱张氏兄弟的“大腿”
宋之问是唐代的文人,但他也个声名狼藉之人,所作所为历来为人不齿,是历史上典型的有才无德之人。其中最被人“黑”的地方,就是在政治上趋炎附势,和杀害刘希夷夺取诗篇著作权的事。宋之问生于公元656年唐高宗时期,他的政治生涯,始于武则天久视元年。在宋之问高中进士多年以后,宋之问抱上了武则天男宠张氏兄弟的“大腿”,得以被任为左奉宸内供奉。擅于博取女皇欢心的张氏兄弟,分别被封为邺国公与司卫少卿,权倾朝野显赫一时,当时连武则天的外甥,都甘愿做张氏兄弟的奴隶。张易之欣赏宋之问的才学,常常令他捉笔代劳,写一些奉悦女皇的诗篇。宋之问使尽浑身解数,博取张氏兄弟的信赖与恩宠,甚至为了表示忠心,宋之问不惜为张易之倒便壶。在张氏兄弟的帮助之下,宋之问对北门学士的官职志在必得,然而最后因为口臭被女皇所厌,令宋之问惭愧一生。
被贬广东暗中潜逃
神龙元年武则天病危,张柬之联合众大臣诛杀了张氏兄弟,拥立唐中宗复位。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张氏兄弟一命呜呼,麾下的党羽自然没有好果子吃,依附于张氏兄弟的宋之问,也被贬到了泷州参军,带着他的弟弟一起南下广东。唐中宗是一位短命的帝王,从他复位到被害,仅仅有五年的时间。705年当张柬之要杀武则天族人之时,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通过一些手段得到了中宗与皇后韦氏的庇护,被任命为司空权倾朝野。随后武三思与韦后勾结,捏造了张柬之作反的证据,最终将功臣张柬之残忍杀害。宋之问也在次年,乘乱潜逃北上,但长安自然去不得,他就蜷居在洛阳等候时机。上天没有让宋之问等候太久,几个月后王同皎与张仲密谋诛杀武三思之时,恰好被宋之问得知,因此他立即派自己的儿子,紧急向武三思告密示警,同时倾表忠心,祈求法外开恩,免去宋之问潜逃的罪行。
《全唐诗》中有两篇相同诗文,而作者是两人,牵出舅害外甥的疑案
文章插图
恬不知耻多次改换门庭
收到消息的武三思,先下手为强,很快就将王同皎一党诛灭。随后宋之问一家,果然获得了武三思的恩宠,他本人不仅被免除了潜逃罪行,还被拔擢为鸿胪主簿。宋之问踏着义士们的尸体,重新获得了权势,时人谓之“五狗”,比当初谄附张氏兄弟的行为更恶劣。作恶多端的武三思,最后也得了报应,在神龙三年被太子李重俊诛灭,而此次事件并未牵连到宋之问,他凭着笔健的诗才,再次受到提拔,被任为考功员外郎,掌管着天下无数读书人的命运,仕途发展到了顶峰。当时唐代的公主们权势很大,其中数太平公主的势力最大,欲再进一步的宋之问,转而又抱上了太平公主的“大腿”。好景不长安乐公主的权势盖过了太平公主,宋之问再次恬不知耻地投靠了安乐公主,此举也彻底得罪了太平公主。
《全唐诗》中有两篇相同诗文,而作者是两人,牵出舅害外甥的疑案
文章插图
靠山倒台后终遭报应
在安乐公主的帮助之下,中宗欲提拔宋之问为中书舍人,太平公主在此时,举报宋之问任考功员外郎期间贪污受贿,使得宋之问被贬到了汴州做长史。汴州距离帝都不远,太平公主觉得心中不踏实,又通过一番操作,将宋之问贬到了更远的越州才罢休。后来的朝堂逐渐被韦后把持,她甚至在701年毒死了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韦后正式临朝摄政。然而唐睿宗的三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谋,杀死了韦后,并将韦后与安乐公主的首级挂在东市示众,睿宗因此得以复位。韦后可谓是死有余辜,被撤销了皇后爵位,她的党羽们也被赶尽杀绝。此时宋之问虽然在偏远的越州,然而也未夺得过清算。罪名被定成了狡猾阴险、恶贯满盈,将其流放到了钦州,在宋之问前往钦州的半途,又受到御史的弹劾,最终被赐死,结束了他罪恶无耻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