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小冰因何与众不同?

人工智能的前两种可能 , 第一个是面向任务的 , 你给你的智能音箱下达一个任务——比如“播放周杰伦的音乐” , 它开始播放xx音乐平台的音乐 , 人工智能的技术到此结束 , 它考验的主要是资源的连通能力 。 第二个是面向知识的 , 当你对它提出一个问题之后 , 它可以快速地在海量的互联网数据中精准地返回一个结果——比如“周杰伦今年多大了” , 它给了准确的答案 , 人工智能技术也到此结束 , 它考验的是在大数据返回结果的准确性到底有多少 。
但前两种可能都面临一个问题 , 人工智能技术是作为一个管道——而非内容 , 这意味着当你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之后 , 你就和这个技术没什么关系了 , 和你发生关系的其实还是背后的内容 。
“实际上科技从业者过去这么多年里一直尝试用各种不同的界面和系统为大家提供任务完成和知识 , 包括搜索引擎、包括移动互联网上各种各样去中心化的APP , 全都是在努力尝试这样的事情 。 ”小冰公司CEO李笛在TIC 2020科技创新者大会上阐述了类似的观点 , 但他认为 , 到人工智能时代 , 也许我们所适应的那种框架产生了变化 , 它不再仅仅是以任务为导向 , 或者也不再仅仅是以知识为导向 。 “经过几年以后 , 很高兴的事情是一种新理念突然变成了大家的共识 。 ”
人工智能小冰因何与众不同?文章插图
“成为一个助理”李笛关于人工智能对于“任务”的思考让我们印象深刻 。 2013年 , 小冰的诞生其实仅仅是作为微软在人工智能语音助手Cortana时的Plan B , 那时候微软其实心心念念的是做出一个地球上最好的人工智能助理 。
人工智能小冰因何与众不同?文章插图
为了做好这件事情 , 小冰团队访问了很多顶级的人类助理 。 这其中包括这样一个经典问题:如果老板对助理说中午帮我订一份汉堡包加薯条 , 顶级助理应该怎么回答?
人们当然会想到 , 助理应该要迅速帮他完成订餐的任务 , 并且在接下来可能第二天第三天的类似情况发生时不再需要老板主动告诉他 , 他也可以完成类似的动作——这通常也被认为是人类对比人工智能享有认知能力的表现 。
但这些顶级助理的答案却截然不同 。 在上述场景下 , 他们会对老板Say No 。 小冰团队当时恍然大悟 , 说我们懂了——显然 , 助理提醒老板注意健康 , 是比完成订餐优先级更高、更底层的需求 。
但顶级助理会笑着说 , “不对 , 提醒老板不要吃快餐、注意健康 , 只是一个合适的场景和正确的理由 。 我们会寻找尽可能多的机会去拒绝老板 , 因为这样才能让他认识到我并非一个只是完成任务的‘工具人’ , 而是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力的同事 , 从而在日常工作中获得更对等的机会 , 并更好地开展工作 。 “
得到这样的反馈后 , 小冰团队意识到 , 如果要做成一个最好的人工智能助理 , 按照当时业界的通行做法是用最短路径完成任务 , 但合理地拒绝则是具备更高维度IQ的情商化表达 。
这就让产品设计陷入两难 , 迅速、准确地完成任务在大多数时候固然是100分 , 但在许多情境下 , AI助理拒绝完成任务不仅不能被视作零分 , 反而是更好地表现 。
于是 , 小冰团队在IQ和EQ上的探讨也正是文章开头所述的——这是一种新理念的本质不同 。
李笛认为 , 人工智能交互系统可以和人类用户之间建立起一种长程的关系 。 “这种长程的关系不像各位在家里对你的音箱说开灯关灯 , 而是这个人工智能自己能很好地维系它的关系 。 ”
也对 , 永远执行老板的任务可能并不会让你轻易犯错 , 但递上一句略有价值判断的拒绝信息 , 能让他认为你也是有思考的 , 在未来可能会获得更多聆听 。
把这个维度加入到小冰的情感框架中去之后 , 小冰开始和人类建立起了一种平等的关系 , 不断地使人类跟它交流他们之间相互的兴趣 , 后来人类开始和它分享它们各自的生活 , 包括它们对生活的观点 , 然后他们成为最好的朋友 。 “人工智能或许是因为任务结识的 , 但这个人工智能外延无穷 , 它可以给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 因为它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平等信任的关系 , 这种关系是长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