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古国——覃国,出自伯益,历经夏商,春秋谭国的前身

上回说到商代雍方,在今河南焦作境内,作为商的田猎地。今天要说的这个方国同属沁阳一带的田猎区域,卜辞中与雍方同版出现过,它是商代覃(qin)方。覃方在卜辞中记载的也不少,其中“王戈于覃”次数最多,主要在于商王的巡游或狩猎活动。那么覃方的确切位置在哪?《尚书·禹贡》记载:“覃怀厎绩,至于衡漳。”衡漳,即横漳,古水名,黄河自南而北至河北南部,漳水自西而东横注入河,故称横漳;覃怀,清代《姓氏考略》说:“夏有地名覃怀,居者以地为氏为覃氏。”夏朝地名,因覃氏居住于此而得名,唐兰考证认为在今河南焦作西南沁阳一带。覃怀也称河内,《史记·货殖列传》中有“殷人都河内”的记载,表明覃怀为殷畿重地。古文大意是覃怀之地的水患治理成功,直到输通衡漳。姓氏古籍普遍认为,覃姓的始祖为大禹助手伯益,覃方为伯益后裔所建方国。商代覃方应该就在夏之覃怀之地,相关晚商覃方铜器有“覃父已卤”、“覃父已爵”、“亚中覃父乙”、“亚共覃父乙簋”等。
殷商古国——覃国,出自伯益,历经夏商,春秋谭国的前身
 殷商古国——覃国,出自伯益,历经夏商,春秋谭国的前身
文章插图
晚商亚覃父乙卣
“覃”的甲骨文带酒坛子,是一种小口尖底的盛器,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有出土。它是古代一种盛酒器,其典型特征是口小底尖、颈细腹深,容量大,酒水不易溢出,搬运方便,而且尖底便以插入土中,用以固定。《说文解字》:“覃,长味也。”由于“覃”的外形颈细腹深,故引申出一层“深不可测”之意。凡带“覃”家族系列汉字基本都有这一层意义,如从“水”变“潭”,意为水面狭窄的深水,从“言”为“谭”便是深入交谈的意思,加“酉”为“醰”即是幽香长味之意。早期覃地族人可能擅长制酒,并习惯用这种器具来装盛酒水。
 殷商古国——覃国,出自伯益,历经夏商,春秋谭国的前身
文章插图
仰韶文化遗址出土尖底瓶
覃方是商王朝重要田猎区,卜辞中对它的记载大多是关于田猎以及商王往来覃地的情况。比如“甲辰卜翌日乙,王其戈于覃,无灾?吉。”戈,卜辞中还要加上“辶”,是指巡视,商王视察覃地。“丁未王卜:贞田覃往来无灾?王占日:吉。戊申王卜:贞田梌往来无灾?王占曰:吉。兹御,获二。”卜辞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地名:梌(tú ),据程峰《商王田猎区地名确认的重要坐标》认为在今河南温县徐堡镇,覃、梌紧邻,商王连续在这两个地方进行巡视和狩猎,还获得了两只猎物。
 殷商古国——覃国,出自伯益,历经夏商,春秋谭国的前身
文章插图
覃的甲骨文
商末覃方去向不明,不过《左传》中记载着一个叫“谭”的春秋小国,在今山东济南章丘一带,《路史》:“伯益之后有谭等十八国皆嬴姓。”谭国和覃方同为伯益之后,两则应该是承续关系,即商代覃方在周取代商后成了谭国,那么很有可能,商末覃方在时代的大变革中灭亡了。西周谭国一直延续到春秋。济南章丘地处黄河中下游,其境内有著名龙山文化遗存,章丘市龙山镇以东有“城子崖遗址”,即为春秋古谭国故地。根据考古分析,城子崖遗址早在夏朝时即为覃氏族人的居住地,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而西迁至覃怀,成为商代覃方,那么很有可能,覃族的发源地就在山东。西周时覃人得到周室的认可,在覃氏故地受封立国,改覃为谭。
 殷商古国——覃国,出自伯益,历经夏商,春秋谭国的前身
文章插图
城子崖遗址
西周谭国国力并不弱,据说政治经济、文化礼仪各方面都发展的不错,谭族人的生活也较为富庶殷实。不幸的是后来“周公东征”三年打破了这种无忧无虑的局面,谭国虽未参与叛乱,却也经历了战火的洗涤,国人的生活条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国力大损。东夷和淮夷地区是周朝政权的最大潜在危胁,周王朝不惜资本对这两地区加强防御和戒备,除了不断封建姬姓诸侯“以蕃屏周”,还大肆压缩打击东方各国的残余势力。《诗经·大东》一诗就是当时谭国的一位大夫所写,详细描述了被征服的东方诸国对周王朝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揭露了包括谭国在内的东夷各国在周王朝统治下所遭受的深重苦难。所谓“大东”就是对距离周都镐京较远的东方各国的统称,“小东”就是对距离镐京较近的东方各国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