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汤伐桀而王天下,殷商气数六百载,如今传承十数代,正是帝辛王天下。
文章插图
此时殷商文有闻仲闻太师,武有黄飞虎这位镇国武成王,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正所谓文主内,安社稷,定民生,武主外,平战乱,掌兵变。然而在帝辛七年春二月,北海诸侯袁福通率领七十二路诸侯联合造反。这时候,却是闻太师奉命北征,平叛袁福通。闻太师是文臣,黄飞虎才是武将,但是这一次北海集体造反,武将不曾出动,反而是身为文臣的闻太师出征讨伐逆贼。文武颠倒,阴阳顺逆,此时的殷商大厦早已经混乱不堪,预示着大厦将倾。闻太师是文臣之首,黄飞虎是武将重臣,那闻太师了解黄飞虎吗,真正的清楚黄飞虎是什么人吗?
文章插图
如果说殷商有谁了解黄飞虎,那这个人绝对是闻仲,即便是帝辛也是望尘莫及,但是闻仲却早已对黄飞虎失望至极。在封神演义原著中,闻仲是三朝元老,经历过帝辛的爷爷,父亲,直到现在还在辅佐帝辛本人,他是帝辛父亲的托孤重臣,是殷商的脊柱。黄飞虎仅仅只是殷商诸王之一,他是镇国武成王,以当年战功换取,得到殷商王族的封赏,封为殷商武成王,他的战功不用多说都知道多么卓著。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武将,最后却背叛了殷商,成为了周室的开国武成王,最后在讨伐殷商的路途中身死,封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原归正传,在封神演义中,有几个很小的情节描述,很容易让人忽略,但也就是这些小细节证明了闻仲早已看透黄飞虎的为人。
文章插图
帝辛七年,北海袁福通率领七十二路诸侯叛变,这时候是闻太师奉命北征。对于闻太师在外作战,各位可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西岐造反,闻太师也是亲自出马。然而说实在打仗这回事真心不适合闻太师这样的文官上场,更应该是武将们争先恐后的毛遂自荐,但是身为武成王的黄飞虎连动都没有动一下,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闻仲奉命北征。奉命,代表着殷商当时无人可派,武将都不愿意出征,这才无可奈何的让闻仲这位太师出马,说明当时情况的无奈。紧接着,闻太师北征北海十五年,成功平叛,班师回朝。而闻仲回来之时,正是比干被苏妲己陷害至死的时候。
文章插图
这时候的殷商文臣倒了一大半,像商容,梅伯,赵启这些老臣都已经死无葬身之地,而闻仲身为太师,自然会有人告诉他朝歌所发生的事情。为了平改殷商风气,闻仲写下治国十策,为的是改变殷商,但是正当此时,东海反了平灵王。一边是朝歌乱政,一边是疆土分拨,所以闻仲询问了黄飞虎的建议,是武成王带兵讨伐,还是由闻仲带兵出征。黄元帅答曰:“末将去也可,老太师去也可,但凭太师主见。”黄飞虎的一句话,轻轻松松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之后,还把决定权交给了闻仲,他的意思就是我不想去平叛。不然就不需要等到闻仲询问,他就会自动请缨,要求自己前往东海平叛。
文章插图
要知道这时候的殷商朝政早已经岌岌可危,丞相商容死,亚相比干亡,而此时此刻只有闻太师才能压得住帝辛,黄飞虎作为武成王,这点眼力还是有的,但是他却选择了无动于衷。所以闻仲对他十分失望,但是为了殷商社稷,江山水土,在闻仲临别之时,还是抱着希望劝说了一番。黄飞虎依言,接酒在手。闻太师曰:“朝纲无人,全赖将军。当今若是有甚不平之事,礼当直谏,不可钳口结舌,非人臣爱君之心。”这话一出口,闻仲就明明白白的表达了自己对黄飞虎的了解,说他只会明哲保身,却不会劝谏帝辛不要做错事,虽然作为殷商臣子,却不曾有忠君爱国之心。这一番话不但是说给黄飞虎听,也是说给在场的所有文臣武将听,更是说给帝辛听,希望帝辛能够警醒。
- 先秦时代|封神演义:黄飞虎封东岳大帝执掌幽冥,跟地藏王菩萨比地位谁高?
- 惧怕|封神演义当中纣王为何惧怕闻太师,而不害怕黄飞虎呢?
- 暗藏玄机|《封神演义》里, 商汤帝国究竟有多少关隘 黄飞虎反五关暗藏玄机!
- 带兵|黄飞虎为何不愿带兵去平叛闻仲在朝歌,武王伐纣还能成功吗!
- 纣王|一介武夫黄飞虎反商投西岐,后有闻太师追兵,如何斩将过五关?
- 先秦时代|黄飞虎是个什么样的人?闻太师早已经看透
- 自刎|闻太师刺杀黄飞虎后,却被哪吒打成重伤,姬发一句话让他崩溃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