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岂曰无衣今日,穿着汉服去故宫拍雪景照的博主也还是挺幸福的。美丽的汉服下面,可以这样搭配:秋衣 加绒加厚保暖内衣 厚羊绒衫 汉服上袄 披风/斗篷秋裤 加绒加厚保暖内衣 加厚深冬肤色打底裤 下裙如果你穿越回元代以前的任何时期,这些东西,你一样都见不到,再有钱也不行——因为他们压根没被发明出来。有许多文学作品记载过普通人过冬的悲惨景象。如白居易在《村居苦寒》中写到:“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这里说的“无衣”,不是没有衣服穿,而是没有冬衣。
文章插图
现代绗缝羽绒服的原型世界上最早的羽绒服专利申请于1940年,距离新中国成立不到十年;化学纤维是现代石油工业的产物,自不待言;针织毛衣传入中国,晚至鸦片战争之后;就连经常被误认为历史悠久的棉纺技术,诞生也不过数百年。棉纺织品在中国得以大规模应用,是在宋末元初。
文章插图
手工织布机那中国古人到底穿什么?简单来说,富人衣丝绸,穷人穿麻布。“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在古代,丝绸非平民百姓所能消费了,普通人只能穿布衣。当诸葛亮说“臣本布衣”的时候,他说的不是这个布:
文章插图
而是这个:
文章插图
不用细说你也看得出来,这玩意穿在身上是不可能舒服的。麻布的舒适性一般,保暖性能同样不敢恭维,好在富人有替代方案:皮草。春秋时期卫灵公曾经在冬天征发民夫,有人向他进谏说,现在太冷了,不宜动工。卫灵公问:很冷吗?不觉得呀。进谏者回答:您穿的是裘皮大衣,坐的是熊皮坐垫,当然是不冷……对穷人而言,无论寒暑,都只有布衣可穿。到了冬天,就在裌衣(有里有面的衣服)中填充丝絮、芦花等物,原理接近今天的棉衣,但效果仍不可同日而语。做一件这样的裌衣并不容易。
文章插图
湖南省博物馆藏,西汉直裾素纱襌衣据考证,在唐天宝年间,用普通麻布制作一套单衫单裤的成本,即可买米数十斗,如果是絮绵的冬衣,价格自然更高。再加上汗衫、袄子、被子……置齐一套行头需要上千文钱,可买米百斗以上。无怪乎唐人的诗歌中会出现“幞头巾子露,衫破肚皮开”的农民形象。寝具的情况也差不多。辛弃疾写过:“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麻)布被难耐寒夜,自然令人“秋宵梦觉”。
文章插图
而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才刚刚八月,杜甫就已经感到“布衾多年冷似铁”。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下,人会比想象中更脆弱。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事技术总队 2012年至 2015 年间受理了 25 例冻死案件,其中有5例发生在5月份,而哈尔滨5月份的平均气温在10℃以上。实际上,有不小比例的冻死事件都发生在春秋两季——死者往往低估了室外的寒冷程度。就连泰国这样标准的热带国家,都有人在家中活活冻死:
文章插图
就算在香港这样基础设施完善的世界性大都市,寒潮来临时也有人丧命于低温: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邮票明日推出
- 2262年将会有两个春节
- 千年前, 若这个中国人再多活二十年, 之后就没有宋朝元朝什么事了
- 【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当首场雪遇上首个警察节...
- 【偶像崇拜】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拜关二爷?
- 中国文学简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陶渊明
- 一人杀20万日本人,日本人要求他道歉,他说你们何曾像中国人道歉!
- 郭麒麟一句话化解“靠爹上位”一个会说话的中国人,到哪都受欢迎
- 漂洋过海寻找丈夫,丈夫却已有家室,从此定居中国,以中国人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