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挨冻简史:没有暖气片,给个皇帝都不干( 二 )


中国人挨冻简史:没有暖气片,给个皇帝都不干
文章插图
乾隆最钟爱的书房,三希堂好在身为一国之君,炭火肯定管够。乾隆就幸福地歌颂过暖阁,“敲诗不觉冷,漏永夜未央。”皇帝以外的贵族就要过得勤俭些。按照份例,皇太后每日用炭120斤,皇后110斤,公主30斤,皇孙,10斤。更别提微分地位的答应,常在,她们烧不上优质灰白的“红箩炭”,只能靠普通黑炭取暖。也许,“冷宫”并不是一种比喻,而是很写实的描述。
中国人挨冻简史:没有暖气片,给个皇帝都不干
文章插图
中国人挨冻简史:没有暖气片,给个皇帝都不干
文章插图
冬日的红箩炭,是很珍贵的存在。就只为了冬日不挨冻,嫔妃们也得将宫斗进行到底冬季烧炭更大的隐患还是在于煤气中毒。明代宫廷内监刘若愚在他的《明宫史》中就曾写道:“皇子女或中此毒,屡至薨夭,良可痛也”。溥仪也曾煤气中毒过。他在日记中写,“二十九日,晴。夜一时许,即被呼醒,觉甚不适。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二人扶余以行,至前室已晕去。卧于榻上,少顷即醒,又越数时乃愈。而在余寝室之二太监,亦晕倒,今日方知煤之当紧(警)戒也。”不过,故宫的冬天也曾短暂地温暖过。宣统皇帝时期,隆裕太后居住的延禧宫中就安装了更加先进的现代化取暖设备——电暖炉。可惜的是花费实在是高,仅购买设备就花了白银9000两,耗电量也很惊人,每月所用电费即达到1680两。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柴都白搭如果说穿越回去做皇帝可能会挨冻,那么,在冬天穿越回去做普通人,可能会要命。在宫廷年耗数以百万级、千万计的柴炭时,大量的平民依然面临着无柴可烧的窘境。在古代的华北地区,薪柴向来是紧缺物资。“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第一位 。“不当家不止柴米贵”,也是柴比较重要。明清主管炭火供应的机构,叫“惜薪司”,意为爱惜薪柴(然而并没有做到)。现代人最关心的词汇“薪水”,本意也是指薪柴与生活用水。
中国人挨冻简史:没有暖气片,给个皇帝都不干
文章插图
因为自然环境差异,北方地区不像南方有大量速生的苇草可充当燃料,只能砍伐多年生的高大乔木,而后者生长速度相当缓慢。经过长期的砍伐,“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秃)矣”(《梦溪笔谈》)。
中国人挨冻简史:没有暖气片,给个皇帝都不干
文章插图
目力所及,林木几尽,然而冬天总是要过的,缺薪少柴的民众只能把目光投向其他地方。宋神宗时期,北方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砍伐桑枣的现象。而桑枣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砍伐桑枣无异于饮鸩止渴。根据北宋律法,伐桑树三工(合126尺)以上,首犯处死,从犯流放。政府如此严刑峻法、三令五申,却依然无法阻止愈演愈烈的砍伐,原因很简单:没柴过冬了。
中国人挨冻简史:没有暖气片,给个皇帝都不干
文章插图
到了明代,走投无路的民众甚至开始冒着杀头大罪盗伐皇陵树木,相关记载在明史中比比皆是。图片来源: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明十三陵图薪柴是如此紧张,以至于一遇到供应难题,民众日常生活马上断档。在北宋末期,金兵包围汴京城,首先告急的不是粮食,而是燃料。薪柴不济,宋钦宗不得不开放皇家园林供民众采伐,几天之后,竹木被砍伐一空,人们又开始拆亭台楼阁,途中还发生了楼台倒塌、哄抢、踩踏等事件,数百人丧生。听到消息的金人只说了四个字:大宋药丸。即使在承平年代,对平民百姓而言,寒冬也是一道严峻的关口。根据历史记载,华北、西北地区历史上每隔数年到十数年就会发生一次严重的寒冻灾害。这些风刀霜剑,每一次都能带走无数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