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登上历史舞台的肃慎满洲族系的人物——乙力支( 九 )


那时候,不仅是在北魏灭北燕的时候,高句丽抢先不给北魏面子,其后还是多次发生不给北魏面子的事情。《魏书》列传第八十八记载:
“时冯文通率众奔之,世祖遣散骑常侍封拨诏琏令送文通,琏上书称当与文通俱 奉王化,竟不送。世祖怒,欲往讨之。乐平王丕等议待后举,世祖乃止,而文通亦寻为琏所杀。
后文明太后以显祖六宫未备,敕琏令荐其女。琏奉表,云女已出嫁,求以弟女 应旨,朝廷许焉,乃遣安乐王真、尚书李敷等至境送币。琏惑其左右之说,云朝廷 昔与冯氏婚姻,未几而灭其国,殷鉴不远,宜以方便辞之。琏遂上书妄称女死。朝 廷疑其矫诈,又遣假散骑常侍程骏切责之,若女审死者,听更选宗淑。琏云:“若 天子恕其前愆,谨当奉诏。”会显祖崩,乃止。”
高句丽接收北魏叛逃的冯文通,北魏索要,高句丽拒绝送回。冯太后要跟高句丽联姻,高句丽也是推三推四,一直拖到显祖死了,联姻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可以说冯太后身知高句丽多次不给北魏面子的事情,没有借机来报仇,而是曲心地说:“诏敕三国同是藩附,宜共和顺,勿相侵扰。”三国同是藩附,就是说你们勿吉国、百济国和高句丽国都是我的藩属国,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不要互相争战。
那么北魏为何拒绝了勿吉国的建议?
1、有人称赞冯太后进行的改革是后来魏孝文帝全面汉化改革的基础,但她对外来说,主导还是求稳,高句丽当时也是地方上的一个霸主。如果北魏兴兵,劳民伤财,而且未必有把握取胜。即使能取胜,就如唐朝最后灭了高句丽,但路途遥远,没有中原人到那里移民。如果驻扎军队,建立行政统治,费用过高,并没有收益,所以唐朝最后也是收缩统治。其高句丽的土地最终为新罗和后兴起的渤海国占据。古代中原在那里用兵,是没有任何结果的。另外从冯太后个人身体来说,她是太和十四年去世,乙力支是太和初年来的,当时冯太后应该算是进入晚年,身体和精力也难以去指挥一场大规模战争。
2、看到勿吉国虽是新兴国家。即使在肃慎满洲系民族没有兴起的时候,给中原的印象是尚武。在与中原缺乏联系的肃慎、挹娄时期,中原史书记载总是与”楛矢石砮“相联系。魏景元末,可能是有确切记载最早到中原,带去的礼物除传说中的”楛矢石砮“,还有弓甲、貂皮。而此次乙力支来带的500匹战马,可以说大多是军事用品,且能攻打下当地霸主高句丽十多村落,其实力自然不小。乙力支作为将军,必然也谈论了很多军事话题。乙力支具体举止虽没多写,但看看隋时候靺鞨来访,《隋书列传》靺鞨条载:“开皇初相率遣使贡献。……高祖因厚劳之,令宴饮于前,使者与其徒皆起舞,其曲折多战斗之容。上顾谓侍臣曰:天地间乃有此物,常作用兵意,何其甚也。”想北魏的冯太后,看到乙力支大谈攻打高句丽问题,其感想跟后来的隋高祖一样,认为勿吉国”常作用兵意。”真的要把高句丽灭亡,勿吉国必然强大起来,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会对北魏也构成威胁。所以北魏自然不希望勿吉国强大,要求他们和平相处。
(三)勿吉势力发展
据梁玉多先生在《简析勿吉国的对外扩张》一文中研究认为,勿吉国当时进入领土扩张时期,原来勿吉国只局限于三江平原一带,东面是大海,北边是人迹罕至的荒凉苦寒之地,所以只能向西和南去发展。勿吉国占领了北沃沮、夫余国,侵占高句丽、豆莫娄的土地。《魏书》记载 ”其人劲悍,于东夷最强。言语独异。常轻豆莫娄等国,诸国亦患之。“说明此时勿吉国已经是当地最强,各邻国都非常害怕勿吉国。
由身居三江平原的一隅,发展到占据满洲地区的一半领土,公开与高句丽相抗衡。
勿吉的发展壮大,是肃慎满洲系民族的一个历史性转折,以前的记载的肃慎、挹娄都只是局限于一隅,如今可以公开与高句丽争霸,要占据满洲地区的主导地位。乙力支出使北魏事件,也可以显示出肃慎满洲系民族登上影响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