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都没有记载这个国家的国名,只是记载在介绍肃慎文字部分之后,记载了挹娄国来使情况。但记载了其王傉鸡,说明是以傉鸡为姓氏的王国,故作者满族文化网认为那个挹娄国就是乙力支代表的勿吉国。那次有可能是肃慎满洲系民族第一次派人出使中原,但因为存在语言障碍,没有记清国名,也没有记载使臣的人名。而乙力支可能懂汉语或是带有懂汉语的翻译,他的出使,才使得中原对勿吉国有了更多了解。在乙力支之前,挹娄国来使都没有记载使者名字。而在乙力支之后就记载了侯尼支、人婆非、候力归、 石久云等多位来使的名字。
这里也显示出满洲早期称名不举姓的传统,上述的来使人名可能都出自傉鸡部,即都是傉鸡氏,所以写的都是名字,而没有写姓氏。
早期的满洲一个部落就一个姓氏,但这一大部落里的人,并非全是同一祖先,所以同一部落的人之间可以通婚,但上层为与其他部落建立同盟,往往与其他部落通婚,形成姻亲联盟。根据《金史》记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时候发诏书禁止同一姓氏的婚姻。以此也可以反证,以前一个大部落内,只要不是同一祖先,是许可部落内通婚。
根据历史记载挹娄国是在黄初(公元220年至226年)摆脱扶余国的控制而自立,也就是曹魏建立的初期。
当时挹娄国曾派使臣到魏国,是在三国魏景元年间(260—264),曹魏在这之前,在公元244年(正始五年)和公元245年(正始六年),曹魏两次派毌丘俭征伐高句丽,可能是在那战争中,挹娄国知道了有个军事力量比较强大的魏国,所以派出使臣联系。但因为以前都是扶余国和高句丽与中原进行联系,挹娄国与中原比较远,双方之间缺乏了解,以致于此次出访准备不足,可能出现语言理解困难,造成中原记载的非常简单。
乙力支两次代表勿吉国出使中原,第一次是北魏延兴(471—476)中, 第二次是北魏太和(477—499)初。此时的中原虽也叫魏国,但是鲜卑人建立的魏国,与曹魏不同。因为缺乏勿吉国自己的记载,不知道勿吉国是否能分清。但从中原记载来看,第一次出使记载非常简单,而第二次记载就详细很多。说明乙力支第二次出使准备充分,双方沟通比较通畅,中原对勿吉国有了较多了解。按乙力支所述到达和龙(今辽宁朝阳市)路线,所以有的人认为第一次出使只到和龙。第二次出使才到达当时的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
作者满族文化网也认为乙力支第一次只到达和龙,因为乙力支出使目的是要与北魏建立军事联盟,制定共同打击高句丽的计划。因为第一次因准备不充分,只到达和龙(今辽宁朝阳市)。乙力支当时就提出建立军事同盟的问题,和龙地区的北魏官员肯定做不了主,所以第一次没有达到协商目的,才有第二次出使到北魏的首都平城。
有的认为乙力支就是当时的勿吉国的国王,我认为不可能。理由如下:
1、按《魏书》记载:遣乙力支奉使大国。乙力支是被派遣而来,所以肯定不是国王。
2、勿吉与中原路途遥远,而且还存在敌对国家扶余国、高句丽、契丹等势力,路途上还可能其他部落,所以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国王不会去亲自冒这样危险。
3、勿吉与中原路途遥远,故往复路程以及与北魏联系,都需要很长时间,此次虽没有说用了多长时间,但根据《晋书卷九十七-肃慎氏》记载:“通贡于石季龙,四年方达。”经历四年之久,才到达石季龙政权的地方。乙力支出使所需时间,虽不会那么久,那时间也不会太短。
如国王亲自出使,国内政治空虚,会造成政局变动。即使不会有人谋反,也会出现治理上的空缺,所以从国家治理去考虑,也不许可国王亲自去出使。
乙力支不是国王,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作者满族文化网认为应该是勿吉国的大将军,他讲了勿吉国破高句丽十落的战绩,这些战绩很可能就是乙力支指挥作战的杰作,所以他能比较详细地给北魏解说。
乙力支出行的目的是为与北魏建立军事同盟,共同攻击高句丽,就如同渤海国第一次派使臣出使日本,目的是当时与唐处于开战状态,为避免当时四周邻国唐、新罗、突厥、黑水靺鞨都与渤海国为敌,而希望与日本建立军事同盟,只是能在对方新罗攻击的时候,可以钳制新罗。所以乙力支出使的真正目的是与北魏建立军事同盟,乙力支说出勿吉国的军事计划,“请其可否。”征求北魏意见,如北魏同意,双方可以共同制定相应的军事计划,乙力支只有是勿吉国的大将军,才可以与北魏共同商定作战计划。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贤臣还是佞贼?五个历史瞬间看《后汉书》作者范晔!
- 盘点《雍正王朝》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8位角色,弘历错的最离谱
- 《认识自我》:今天的“自我”源自于历史的塑造和推动
- 历史文化专家潜心40年编撰千年古灵渠研究手稿发布
- 惠州记者书写惠州古城故事 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 受不了了!这些不正经的历史文物,把我都逗笑了
- 梁思成与鉴真纪念堂
- 成语故事:牛角挂书
- 庐山历史上的今天 - 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