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魏晋结束之后,造纸术开始普遍应用,公文简报的文字载体变成纸张,脆弱的纸张往往需要大量的口袋进行包装和保护,而此时用作保护的书囊往往以布匹为原材料。地方大臣在一年中能够积累大量书囊,从而年终将输囊交给裁缝,让他将这些布匹加工成为日用的床单或衣物,作为对大臣的补偿和奖励。虽然这份奖励并不高昂,也并不贵重,但体现的是朝廷对每一位辛勤工作者的人文关怀。与上一种卖废品性质的方法完全不同,并且创收效率较高的是流行于唐宋时期的高利贷。朝廷允许地方将官府闲置的资金投向于民间,以高利贷的形式赚取利润。主要的放款对象是当地的富商或急需用钱的商人,期限从几天到几年不等,这样高利贷放款的收益,相较上一种方式更为可观高效。由于高利贷资金来自于官方,所以商人很少有拖欠和不归还的现象。地方部门在获得利润后,少部分交由国家财政,而绝大多数利润都留在了当地,这些钱成为地方臣子年终奖金的重要来源。
文章插图
04,明清时期,腊赐被''炭敬''所取代历史进入明清时期后,年终腊赐便开始退出历史舞台,皇帝也不会在每年腊月份对大臣进行恩赐。俸禄低年终奖又被褫夺,那京城大臣的收入怎样呢?有地位的近臣,自然不会将那可怜的俸禄作为生活的依靠,去过苦行僧般的日子,出于大臣对高额收入的需求,炭敬便应运而生。“炭敬”指的是地方大臣在农民和其他具体地方事务上获得的利润,或者压榨农民获得一定钱财,从而将这笔钱作为向京城重臣“疏通”的资金来源。由于京城远离地方,没有较多途径获取额外收益,所以在寒冬腊月时节,地方大臣便会充分了解京城重臣的需要,为京城官员送礼。地方大臣还将这种行为标榜为“购买木炭取暖”,这样的过程被称之为炭敬。
文章插图
05,辩证地去看待腊赐与炭敬的历史意义腊赐是从东汉出现,一直延续到唐宋年间的一项年终福利制度。而由于时局政策的不同,福利发放的幅度也有所不同。地方官员没有获得福利的机会,所以他们便发挥聪明才智,就地取材获得一定收益作为自己的年终腊赐;而明清时期腊赐不受重视之后,地方大臣便开始以炭敬的名义讨好京城大臣,这笔资金又成为以另一种形式和名义所为朝廷重臣带去的年终收入。从影响上看,腊赐直接增加了大臣一年的收入,更体现了皇帝对高官的人文关怀,这有利于中央皇帝与大臣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也有利于提升官员的生活质量。但也有负面影响——腊赐不断的发展,一代代延续根深蒂固,它消失之后,间接地催生出了炭敬。炭敬严重影响了朝廷风气,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所以,腊赐是当今社会年终奖金的滥觞,但它并非百利而无一害,我们应一分为二的客观去看待它,并且趋利避害,取其精华为当今企业员工的福利机制建设注入活力。
文章插图
参考文献:1,《啸亭杂录》2,《补农书》3,《啸亭续录》4,《汉官仪》
- 从明朝经筵入手聊一聊古代帝王的这种特殊教育
- 从个人形象工程入手,浅谈刘备是如何通过树立人设走向成功的?
- 从“致良知”入手,如何去理解王阳明的哲学思想
- 从隋朝百姓的信仰活动入手,探析巫觋在隋朝时期的重要作用
- 什么笔适合中文书写——从2020入手的日系金尖谈起
- 精致好看的“七尾狐”汉服,大多数人不愿入手,这是怎么回事呢
- 资治通鉴如何提高做事的成功率,从这4个方面入手!
- a2898|道是无情却有情,从诗人入手,谈谈宋朝对妇女改嫁的态度为何转变
- 古代|古代冠饰是如何产生的?从宋代入手,谈女子的“时尚品”——冠饰
- 熟悉|提高盈利的可能性,从把握最大的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