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最恶劣的,是杀良冒功。明军面对胡人时没有勇气,可是虐杀老百姓却异常残忍血腥,老百姓的项上人头,在一些丧尽天良的兵痞眼里就白花花的银子。《医闾漫谈》记录了多起以汉族百姓头颅冒领赏银的恶性事件。
河口战役后,出现了大量狩猎百姓首级的残暴行径。南城有一个盲人,在一天夜里被人砍去了脑袋;一个姓贾的人也被人割了头,尸体被肢解;在一座庙里发现了一具无头尸体;在东门外一口井里,也发现了一具无头尸体;监狱中有两个得病的犯人,他们没犯死罪,却被人割了首级;在城西的河滩上发现一具十岁孩子的无头尸体。
有个明军拎着一个头颅来报功,但头颅的须发都是白的,还有束发网巾的痕迹,明显是个汉族老人,根本不可能是胡人士兵。有个哑巴带着小厮出行,被一伙明军挟持到曹家堡,小厮被杀,哑巴逃了回来,他不会说话,只能流着泪打手势。
明军不仅砍活人的头,连死人也不放过,石家堡的孙某刚死不久,还没下葬,棺材就被人撬开,头颅被割走。还有的兵卒索性出钱收购头颅,以致形成了猎头链条。
这些残害百姓的暴徒大多没被追究,贺钦只知道有一个名叫宋三的人被割头后,杀害他的恶徒被抓获伏法。贺钦说他所记录的,只是他查实的罪行,而他听说的就更多了。但是将领们不追究这种天理不容的暴行,原因就是怕贬损了他们的功劳,所以他们实际上纵容这种行为,上报的首级越多,对他们越有利。贺钦说他们这么干迟早会遭报应:“当时得功有此逆天悖理之徒,作乱如此,而在位略不加意究竟,恐坏其功……俟后曰天道报复云。”
文章插图
《医闾漫谈》中的这些记载,直叫人毛骨悚然,明代长城沿线的边地百姓,简直是生活在鬼域中,他们不仅每天要面对胡人的烧杀劫掠,还随时会被人割走脑袋去领赏钱,这种时刻战战兢兢的日子,是生活在当代和平文明环境中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明朝两百多年里,一直在不停地修长城,几乎耗尽国力,为的就是巩固北部边防,确保京畿平安。可是草原铁骑却一次次杀入关内,甚至直抵北京城下,庞大的长城防御体系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按理,中原王朝的人力、财力、物力相对于草原游牧部落拥有压倒性优势,明朝初期,明军对北元的连续打击,正是这种优势的体现。可是土木堡之役后,双方态势发生了根本逆转,明军处处挨打,长城防线变得脆弱不堪,原因何在?《医闾漫谈》的记载就是答案,正如唐诗所云,“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 明朝长城沿线,环境极其残酷,百姓既被胡人劫掠,还遭明军虐杀】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爪哇杀了明朝170个将士,看郑和如何处理的
- 明朝冤屈事用命考科举,饿死妻子,过继亲儿,还有人为其平反
-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之争,被地域黑拖累至死的明朝状元郎
- 明朝严苛的宫廷教育
- 千年神韵丝路故事第1集:秦筑长城
- 穿越回明朝见官怎么称呼?千万别叫“大人”,老百姓得叫“老爷”
- 高度仅有7.8米的长城,到底有何用处?令草原骑兵望而却步
- 孔府的红长凳:明朝宰相枯坐两时辰结局悲惨,几百年来只有贪官坐
-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比《古诗十九首》更深情的是《饮马长城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