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觉得这个家不能丧 , 他选择向东周游列国 , 希望能够重建家园 。当四处碰壁之时 , 他选择播下种子 , 开馆授徒 , 有教无类 。
有些人为什么会对"丧家之狗"特别敏感 , 在他们眼中"丧家之狗"四个字代表失败 , 他们太在意成功和得失 。太在意结果 , 自然就逃不过这四个字 , 必会引发你的关注 。
你眼中看到的不是真相而只是你的心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对于孔子来说 , 他很清楚自己选择的这条路到底有多艰难 , 圣人做事 , 惟心正 , 然事成不成 , 那自有事之道 , 怎么可能由自己控制呢?
那不是典型的功利吗?
当老子看到礼乐崩坏之时 , 他选择骑牛西去 , 因为他知道这是这个时代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 不是他可以改变的 。
当他西出函谷关时 , 他又不忍心 , 才有后世五千言的《道德经》 。
有人说那是尹喜强留的 , 如果老子真心不想写 , 强留能写出来吗?
老子为什么不忍心呢?
因为怕有人看不清大势 , 最后困在执念之中 , 妄为而苦 。
有些人说老子既然看的如此清楚 , 为什么不选择和孔子一样去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呢?而是选择西去呢?这是不是太不负责任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持这样的观点之人和持孔子如丧家之狗一样的观点 , 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功利 。他们是以功成、功败 , 以利己论人 , 而不是以"心"论人 。
孔子若为了成功就不会选择周游列国 , 而是选择向那些贵族妥协 , 求取功名 。老子若为了成功也不会在西出时留言 , 而是广为传播自己的观点 , 使自己成名 。
他肯定不会说:不笑不足以为道 , 而是告诉世人学他的观点有什么好处 。
肯定会像《鬼谷子》的开篇《捭阖》就说: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 , 知存亡之门户 , 筹策万类之终始 , 达人心之理 , 见变化之朕焉 , 而守司其门户 。
或像《孙子兵法》的开篇《始计》就说:兵者 , 国之大事 , 死生之地 , 存亡之道 , 不可不察也 。
传递的理念很简单:学我这个很重要 , 有用 , 有大用 , 学了有好处 , 所以你要学 。
老子造了一个“道”的概念 , 这是一个核心概念 , 结果他在描述“道”的时候说我也说不清楚 。这种情况在《鬼谷子》、《孙子兵法》中有吗?别说在这两部书中没有 , 哪怕放到现代也是不可思议的 , 你向别人表达观点 , 最后你告诉别人那个核心观点自己也没有研究透 。
这不是削弱自己的表达力吗?减少吸引别人的力度吗?
所以老子对自己、对世界看的一清二楚 , 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 不该做什么 , 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
向西就是他能做的 , 留下五千言就是他能做的 。因为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 , 以百姓之心为心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老子心怀百姓 , 但是能做的只有西去 , 而不是逃避 。有些人说这是老子伤心地离去 。
老子为什么要伤心?这是大势 , 怎么会被人力所改变呢?伤心从何而来?
说老子是伤心地离去之人 , 大多是儒门中人 , 因为孔子并不认为圣人无常心 , 以百姓之心为心 。他认为百姓之心是可以改变和教化的 , 可以变成一心的 。
孔子为什么办私塾 , 而老子为什么连个正式亲传弟子都没有呢?如果你跟了孔子不认真学 , 孔子是会骂人的 , “朽木不可雕也 ,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大体原因就在这里 。
- 为什么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很多人出身贵族!
- 诗词赏析|《精选古典诗文200篇》之《〈老子〉第四十九章》
- 诸子百家中,为何只有儒家传承了两千多年?墨家、法家去了哪里?
- 老子的反战思想与军事理念
- 带着“肉体”去探索,灵魂是要上当的,《老子》快乐不是享乐
- 千古绝对: 骑青牛, 过函关, 老子姓李, 能对出下联的都是神仙
- 他是老子同乡,是宋代理学奠基人,也是民间算卦的老祖宗
- 诗词赏析|《精选古典诗文200篇》之《〈老子〉第四十二章》
- 中国伟大的先贤老子流传千古,世人不知他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先祖
- 孔子与老子谁更厉害?看看他们对美色的态度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