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总算有人为自己说话了,赵光义大感欣慰,随手给赵普点个赞:“卿社稷元臣,忠言苦口,三复来奏,嘉隗实深。”赵光义认为“为戎人所袭,此责在主将也”,将失败的责任全部推到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身上。
两宋时国家出事,宰相担责,每次朝廷有重大决策失误,常会以罢相收场。果不其然,不久后赵光义就罢免了在任的宰相李昉,又一次任命赵普为相。
有人曾对赵光义说:“赵普就是一个山东学究,只不过能读《论语》罢了。”
赵光义不信,将此事告诉赵普。赵普老实答道:“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太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据史书记载,赵普被赵匡胤劝诫该多读书后,晚年手不释卷,回到家就从书箱中取书苦读。他去世后,家人整理其书箱,发现其中只有《论语》二十篇而已。
相比那个临阵磨枪只为讨好皇帝的卢多逊,赵普这个曾经不怎么爱读书的老臣,才是真真正正把书读透了。赵普侍奉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在三十多年的朝堂生涯中善始善终,在一次次的危机中化险为夷,他的政治游戏毫无原则与底线,却十分实用。
淳化三年(992年),71岁的赵普去世,他与赵光义的恩怨就此烟消云散。赵光义为这位犹如兄长一般的功臣撰写神道碑,称其:“及至晚岁,酷爱读书,经史百家常存几案,强记默识,经目谙心,硕学老儒,宛有不及。”如此看来,这位早年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赵学究,晚年已学识渊博。他死后谥号“忠献”,追封“韩王”,配飨太庙,享有一个臣子所能拥有的最高待遇。
是非功过,任人评说。
- 真实历史中的富弼:总能把天聊死的“大宋第一钢铁直男”
- 陇右都护府:大宋武功鼎盛的标志。大宋为何如此执着于开拓陇右?
- 大宋名臣录
- 燕云十六州的丢失,对北宋而言意味着什么,大宋朝廷危在旦夕
- 大宋皇帝赐给武松十万贯钱,折合人民币是多少?武松用来干啥了
-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大宋优待文人其实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抉择
- 水浒传:为何军官个个都不排斥上梁山?这与当时的政治制度有关
- 辽宋夏金|是谁在风雨飘摇的大宋伤口上撒了最后一把盐?
- 辽宋夏金|崖山海战:大宋王朝谢幕前,划破历史时空的悲壮
- 辽宋夏金|大宋一将军射箭,全都射偏了,敌军一看哈哈大笑,再一看立马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