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远庖厨:文人的“嚣张”,墨香见菜香


君子不远庖厨:文人的“嚣张”,墨香见菜香
文章插图
孟子曾言:“君子远庖厨。”而自他如此劝诫齐宣王之后,士人们就开始以此为标尺,一面享受美酒佳肴好日子,以成为老饕为荣,一面又嫌弃庖厨位微,厨房烟重。可是“物极必反”,宋代就不仅出了个闻名遐迩的大厨苏轼,还有个写了厚厚一本“厨师专著”的林洪。
君子不远庖厨:文人的“嚣张”,墨香见菜香
文章插图
林洪,字可山,号龙发,南宋遗民,于明初建文二年(1400)考中进士。他是一位优秀的词人,虽然其词多描写宫中琐事,但还是被择选进《千家诗》。然而他最有名的作品,并非他的辞赋,而是他的一本“菜谱”——《山家清供》。
君子不远庖厨:文人的“嚣张”,墨香见菜香
文章插图
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将故事与菜谱穿插,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当时流行的百余道菜肴。且其中大部分都是素食,正称“清供”的书名。而大多数植物正是在春日萌发,所以《山家清供》中有不少都是正衬清明时节的美味。清明时节,我们印象中青色的食物恐怕都是青团一类。而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记载了另一道“青意盎然”的佳肴——槐叶冷淘。
君子不远庖厨:文人的“嚣张”,墨香见菜香
文章插图
杜甫曾有诗云“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说的正是这道槐叶冷淘。顾名思义,这道菜最重要的原料就是嫩绿的槐叶。气温转暖之后,万物复苏,高大的槐树也长出嫩绿的新叶。古人采此嫩叶,入水汆过,然后将槐叶研磨取汁,正类似我们做青团时取浆麦草汁水或艾叶汁一样。而后古人会在这汁水之中拌入面条,再加上醋和酱菜。于此,一道令杜甫都忍不住称赞的槐叶冷淘就完成了。除了槐叶可以入菜,锦带花的嫩叶也被古人用来做羹,名曰“锦带羹”。不仅树上的嫩绿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地表的嫩绿也成为了人们的心头好。春日的嫩韭菜在烹调时先整理好茎梗,然后左手拿着韭菜末梢,把茎梗放入滚水中煎一下。然后去掉春韭的末梢,把余下的部分烧到断生,再将整个春韭都浸入冷水中。这样做出来的春韭,脆嫩爽口,颇有春日的感觉。
而向来与秋联系紧密的菊,其实在春日万物复苏时也会被古人搬上餐桌。南北朝时期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曾说,古代的菊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茎干成紫色,有香气和甜味;一种茎干为青色,带有青蒿的香味。前者便是被人们在春日做成佳肴的菊。
在春日采摘菊的嫩叶,先稍微炒制菊叶,再加水煮。等菊叶彻底熟后,加入鲜姜,由此便调作羹汤。如果此时能摘到枸杞叶,那么做出一道“紫英菊”,便是在春日对菊的最好利用了。
君子不远庖厨:文人的“嚣张”,墨香见菜香
文章插图
而有青蒿味的菊虽不能入菜,但青蒿本身却是春日的佳品。青蒿去叶留嫩茎,过水焯熟,再浇上油、盐、醋凉拌,还可再拌入肉。这道菜香脆可口,一口下去便是满满的春意。而清明时节不仅有应景的青色的食物,古人们还为了清明和寒食发明了“寒具”这种美食。寒具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将糯米粉和面,然后入油锅中煎,起锅后再用糖浇润。由此做出的寒具,在没有冰箱和有效防腐剂的古代可以保存一个多月,正适合寒食节食用。
而这种从先秦就存在的美食,还发展出了好几个品种。除了寒食期间食用的寒具,还有在七夕节食用的“酥蜜食”和十月以后食用的“环饼”。酥蜜食的面会比一般的寒具更湿润一些,而环饼会更干,且是用炉子烘烤的。
君子不远庖厨:文人的“嚣张”,墨香见菜香
文章插图
此外,还有将松花黄,也就是松树的花粉,加入炼熟蜜制成小饼的松黄饼。这种饼用料自然而做法简单,香味清甘,适合春日踏青赏花之时作为茶点。而除了饼,人们还会在这个时节前后将百合根晒干磨成粉,然后用细腻的百合粉和面并制作面片。人们会将面片煮熟做主食或蒸熟当作下酒菜。而这道菜,最适合人们补血养气,为新的一年积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