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王|周朝亡国,真的是褒姒倾国倾城的错吗?烽火戏诸侯的真相是什么?( 二 )


幽王继位之时正值灾荒年间,然而他并未将百姓的存亡放在首要位置,放任灾民自生自灭。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严重的赋税迫使人们离开赖以生存的家园,四处流亡,饥寒交迫,民不聊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周王朝已然处于危亡之际。
但幽王是一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君主,他仍旧过着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奢华生活。他不理朝政,重用虢石父,任由虢石父及其党羽欺上瞒下,压榨剥削百姓;攻打西戎,耗费大量财力军队导致国库空虚。
这一切都推动着西周政权走向覆灭的绝境。
此时的幽王还不知晓各地诸侯早已不满西周王朝的统治,暗中扩充自己实力,时刻等待推翻西周王朝的时机。
西周王朝的政权摇摇欲坠,如同一只庞大的纸老虎,在西戎攻进来那一刻轰然倒塌。
 幽王|周朝亡国,真的是褒姒倾国倾城的错吗?烽火戏诸侯的真相是什么?
文章插图
回首全局,西周灭亡的原因很多,西周君王的不务实事,奸佞臣子的欺上瞒下,各地诸侯的虎视眈眈以及西戎的图谋已久。但是,那个时期的文人将祸国如此大的罪责归咎于褒姒,为什么呢?
第一点,文人是历史的书写者,但是在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的统治下,皇权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如同神权一般,高不可攀。成长于君权统治下的读书人对皇权有着天生的畏惧感。
由他们这些文人书写的历史,君主永远是对的,做错的永远是身边人,是他们魅惑教唆才使得王朝不堪一击。
这个时候,他们经常是将罪责归咎于臣子奸佞,欺上瞒下,你看北宋亡国后仍有大部分文人认为是王安石变乱宋朝祖宗法度所致;或归咎于妖妃蛊惑,错乱朝纲,安史之乱的起因是杨玉环魅惑,从此君王不早朝。
第二点,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女性毫无地位可言。
女性地位尴尬,大都处于男人附属品的位置,没有地位,更没有话语权。朝堂之上少有女性官员,庙宇之中也未见有女性标杆人物。她们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少有荡起些微波澜的,也很快消失不见。
古代女子的生活,就像被困在笼中的鸟儿。她们很少出门,对她们所属的时代背景,风土人情知之甚少。不能入学,没有高瞻远瞩的见识。不能入仕为官,生活的重心永远是家庭。
 幽王|周朝亡国,真的是褒姒倾国倾城的错吗?烽火戏诸侯的真相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不仅如此,历代女性还被各种条条框框所束缚。儒家礼教对女子要求的“三从四德”,不仅要求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而且在德、容、言、工(品德、容貌、言语、治家之道)方面要尽善尽美。她们大多没有自己选择未来的权利。
在伦理和制度的压迫下,女子越来越丧失地位和尊严!
第三点,受大环境限制,大多数女孩见识短浅,能力不足。
那个时代的女子在教育方面有所欠缺,封建社会流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论,即便才情冠绝汴京的李清照也无回天之力。
李清照旧友家有一小女儿,年方十岁就已展现过人的天资。李清照见小女孩聪慧,极其喜爱,有心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但小女孩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瞬间浇灭了她的热情。
可见,那个时代的大部分女孩自己都觉得女子不需要有才学,像李清照这样学富五车而又忧国忧民的女性词人太过罕见。
褒姒悲剧的一生也是才疏学浅所致,她眼界狭隘,看不到金碧辉煌的周王宫下暗流涌动,看不到摇摇欲坠的西周政权,偏偏她所接受的与能力无关的宠爱恩赐,在文人眼中罪不可赦。
女儿当自强!
 幽王|周朝亡国,真的是褒姒倾国倾城的错吗?烽火戏诸侯的真相是什么?
文章插图
既然时代的舆论导向在读书人笔下,那么新时代的女孩也要努力做那个执笔人。
当初毛主席的一句“妇女能顶半边天”让女性彻底解放,如今,女性也可以凭借努力,凭借双手为自己创造一片自由的灵曜方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