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从杜牧的菊花须带满头归,看古代簪花的习俗

“江寒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世事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唐朝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菊花|从杜牧的菊花须带满头归,看古代簪花的习俗
文章插图
初衣解诗:当代人是很少有这样的风俗和乐趣了,比如在秋天重阳节,登高望远头戴菊花。
重阳是秋天的节日,如果三月三是春草萌发,九月九则是万物秋收,以此为坐标,一年进入自然循环的另一个节点,是夏与冬的分界。有着春天明丽,却有一种绚烂的沉静。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草本大国。人们从古老的自然界的相生相克,找到了对付身体疾病以及保健的方式。菊花的芬芳有很好的醒脑的作用。
而且菊花繁殖力强,山间庭院,随处可见,是一种最廉价的药品和保健品。
 菊花|从杜牧的菊花须带满头归,看古代簪花的习俗
文章插图
中国的秋天就和菊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到了重九之日,庆祝农业丰收的同时,也不会忘记菊花,用菊花酿酒,用菊花做菜,戴菊花则成为了风俗。红楼梦里大观园螃蟹宴,是要用菊花叶子洗手,吃之前用菊花叶子洗手时给手部消毒,吃完之后菊花叶子则是清除嘴角手上的螃蟹膏和油脂,以及螃蟹带来的腥味。
屈原说夕餐秋菊之落英,一多半是现实,中国人对于草本,但凡能够吃下肚子的,绝不多让。
到了唐朝,国力发达,重阳节从宫廷流向民间,赏菊花戴菊花,饮菊花酒,登高望远,成了自然而然的风俗。当然此时野菊和人工培植的菊花并茂。
正是菊花的保健功能,还有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崇尚自然,菊花就毫不客气地上了头。话说作为一种全民的保健品,那是男女通戴。唐朝的男女都挽发髻,女子不会如现在流行简约,有钱的戴富丽的培植菊花,达官贵人往往有宫廷赐给的花朵,大朵插在冠帽之间。普通人家,也是头上戴满。其实生活场景里很好解释,菊花带有一点肥皂的功能,如果手脏了,顺手就从头上揪下一朵,就着井水,将手清洗干净又留下芬芳。
 菊花|从杜牧的菊花须带满头归,看古代簪花的习俗
文章插图
既然男女都这么热爱菊花,这一首杜牧的诗,其实并不突兀。他在和一个朋友郊游的时候登高望远,身边带了一壶这个季节的酒。
“黄黄白白红红的野菊花,靓丽的颜色,如同太阳一样鲜明,让人暂时忘了世事的烦忧。而菊花酒所带来的微醉之感,消除了秋天的寒气。这是一年之中除春天之外的另一个良辰美景,就算是秋天来了,也是自然季节所致,就沉浸在这难得的小确幸里,抵御秋天带来的悲秋之感。”
“菊花须带满头归”,成为秋天的靓丽的风景。而人们在菊花的绚烂清香当中,有了深沉的依托。菊花上了如此傲然与秋寒,作为人就应该更加乐观。
 菊花|从杜牧的菊花须带满头归,看古代簪花的习俗
文章插图
其实大家所不知道的,是宋朝的簪花更加的浓厚。如果每天头上不顶着一大堆花草,那简直是辱没了上国富庶,天厚中国。
当然头上戴菊花是自然的,但是必要是要带的好看,参差错落。在赏秋的豪情里,许多人图个眼前快意,也就是将菊花随意插满了头。当然爱好时尚的人,对此嗤之以鼻,毕竟戴花也和穿衣服一样,那是要讲究好看的。
宋朝的黄庭坚是这样写的“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予时人冷眼看”,倒不是说他的白头发上戴着黄花令人侧目,他不过是如大观园的刘姥姥,喝多了酒,胡乱的戴,从而引人发笑罢。实际宋朝,不论男女老少,头上不顶着像山一样的花冠都不好意思出门。
 菊花|从杜牧的菊花须带满头归,看古代簪花的习俗
文章插图
菊花|从杜牧的菊花须带满头归,看古代簪花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