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唐朝诗歌成就最高的两人自然是有诗仙与诗圣之称的李白和杜甫了,人称“李杜”,到了晚唐时期,李商隐和杜牧两人一起被称为“小李杜”,可见两人诗歌成就之高。拿杜牧来说,他的文学造诣就很高,会作诗,如果你读杜牧的诗,就会发现有很多熟悉而经典的名句居然都是出自他手;还会写文章,一篇《阿房宫赋》使他名动京师,作品广为流传,为人称赞!
文章插图
杜牧早年的时候,满怀政治抱负,他也的确是有本事的,在十几岁时,唐宪宗要讨伐藩镇,杜牧就很关心国家军事,于是在读书之余还专注于研究《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的注解,还有很多的策论,还曾向朝廷献过计,并被采纳而大获成功。杜牧对治乱与军事很有自己的见解,二十三岁时写《阿房宫赋》就表现了自己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二十五岁时作的《怀古诗》,更是他对藩镇问题的深刻见解。
文章插图
不过比起在军事政治上的才名,显然,流连青楼的风流才子的标签在杜牧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杜牧三十岁时居住在扬州,那时的扬州是个什么地呢?“扬州,胜地也,每至城向夕,娼楼上常有纱灯无数,辉煌罗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那是著名的烟柳繁华之地啊,对于像杜牧这种文人来说,这无疑是个人间宝地。
文章插图
据一些史料记载,年轻而英俊的杜牧在扬州时,差不多以青楼为家了,只要一有时间,就往青楼跑,吟诗作赋,好不快活,在扬州的青楼里,杜牧的大名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以致几乎整个扬州的青楼都流传着杜牧的薄情轶事。其实关于杜牧流连扬州青楼的事迹在他的诗中就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了,杜牧在扬州写得诗非常多,而且几乎是句句经典,很少有人写扬州诗是可以超越杜牧的。
文章插图
杜牧自己也知道自己在扬州的名声不咋地,如他写的《遣怀》,里面就说“十年一觉扬州梦,占得青楼薄幸名。”可这并没有什么关系,别人的评价抵不住杜牧对扬州的热爱,他写扬州,写“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写“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还有那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他写扬州,连带着也写江南的好风光,于是就有了《江南春》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有了《泊秦怀》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还有那句“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文章插图
很多人会觉得,能写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种见解深刻句子的人,怎么能一到江南,就过上了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生活了呢?其实,这和晚唐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晚唐时期,狎妓冶游俨然是一种社会风气,出身世家大族的杜牧难免会沾染上这种习气,再加上仕途不畅,无人提拔,担任的都是那些无所事事的闲职,空有一腔抱负却施展无门,郁郁不得志的杜牧干脆自暴自弃,纵情声色,放浪形骸了。
文章插图
可酒醒之后的杜牧,还是会觉得难过啊,壮志难酬,途径赤壁,也不免感叹一番“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过华清宫,也不免想到安史之乱之后日渐衰落的大唐,想到杨贵妃与玄宗,只深深的吟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路过乌江亭,遗憾的说“江东儿女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看似凭吊古迹,何不是借古讽今,针砭时弊。
- 作为历史上最有名的两位杜姓诗人,杜甫和杜牧是什么关系?
- 杜牧很经典的一首诗,从开篇美到结尾,值得一读
- 怪癖、刻薄、吝啬、狂痫,但他满腹经纶,才华横溢
- 杜牧和李商隐同写一题材,千百年来高下难分,你更喜欢哪一首呢?
- 大唐情圣杜牧栽了!下聘的女子改嫁了,从湖州婚约看杜牧的风流债
- 诗词歌赋|杜牧的这首诗,没有一个生僻字,却是发人深思的传世佳作
- 我爱记诗歌|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 杜牧晚年一首诗,极为深刻,结尾道尽千年真理,可惜现代人听不进
- 人到中年读杜牧晚年的诗,短短4句写尽一生的心态转变,太豁达了
- 人到中年该读的一首诗,杜牧感叹岁月,说尽内心悲苦,极为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