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白居易一首冬至诗,通篇不见孤寂与思念,读来皆是孤寂与思念

冬至,在古代是个特别重要的节日,拜神祭祖、亲友宴饮,非常隆重与正式,异乡漂泊的游子,一般也都会回家与家人团聚。
只是,古人交通通讯不发达,羁旅天涯、谋食四方,哪能说回就回的。所以,冬至这个佳节,也催生了许多动人的冬至诗词,其中不乏千古传唱的名篇。在此,分享白居易的一首冬至小诗。
 孤寂|白居易一首冬至诗,通篇不见孤寂与思念,读来皆是孤寂与思念
文章插图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座,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任校书郎,因为公务,宦游在外。夜宿邯郸驿站之中,他看到四周灯火人家,皆是热闹非凡的喜庆场面,才发觉正逢冬至。这个合家欢聚的节日,白居易自然涌起了思乡之情。
诗的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时间地点。地点比较特殊,是驿站。虽然诗人没有吐露内心情感,但在一句之中,“驿里”与“冬至”的对比,便足以体现白居易佳节羁旅的愁苦。
 孤寂|白居易一首冬至诗,通篇不见孤寂与思念,读来皆是孤寂与思念
文章插图
第二句则描写驿站客房中的场景,诗人一种清冷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了孤寂的氛围。窗外是宴饮、欢笑、灯火通明。窗内,白居易独自一人,在寒夜中抱膝而坐,仿佛这样他才能够感受到一丝温暖。
微弱的煤油灯火,在渗入房间的寒风中跳跃,散发出昏黄的光芒。灯前,是白居易惆怅的面庞,而灯下,则是诗人孤零零的身影,这就是形单影只。
这两句写孤寂愁苦,并没有“孤”、“独”、“愁”等形容心境的词语,但读者依旧感受到了这样的意境。这边是唐诗的含蓄蕴藉,如羚羊挂角。
 孤寂|白居易一首冬至诗,通篇不见孤寂与思念,读来皆是孤寂与思念
文章插图
后两句,则是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
白居易表达思念,并没有从自己入手,而是想象了一幅家人过冬至的场景:
这个美好的节日,家人们也应该大摆宴席,欢庆了一番。只是欢庆之后,他们并没有散去,而是聚坐在一起,直至深夜。因为他们的家庭,有一位成员,正在异乡漂泊,所以,他们在欢庆之后,又有一丝遗憾,感叹白居易没能回来过节,不知他一个人在外面是怎样过的冬至。
虽然这幅画面,是白居易想象出来的,但却非常贴近生活。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在佳节之夜,总会为漂泊在外不能回来的家人,而长嘘短叹。
 孤寂|白居易一首冬至诗,通篇不见孤寂与思念,读来皆是孤寂与思念
文章插图
最后两句的,读者能够明确地感受到白居易的思乡之情,但想着家人夜里聚在一起聊天的场景,白居易是会露出温暖的笑容,还是觉得异乡的夜里更为凄清呢?我们不得而知,这就是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我们一生信奉道与理,但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没有道理的。有些人穷极一生追求的理想与目标,这是另一部分了,不想要,却所拥有的。
在中国传统诗歌中有两座大山高不可攀,一个是李白,一个是杜甫,虽然他们两个被后世看做是传统诗歌的巅峰,但对他们本身来说,人生的理想,却是能够为政一方,或辅助君王安定天下。
诗歌,这是他们的爱好,以及走向仕途的干谒手段。只是他们的从政之路并不顺畅。
 孤寂|白居易一首冬至诗,通篇不见孤寂与思念,读来皆是孤寂与思念
文章插图
相比杜甫李白,白居易的宦途,还是比较顺畅的,年纪轻轻,就授翰林学士,任左拾遗。虽然仕途前期有过贬谪的经历,但也是江州司马,品级为从五品下。
像杜甫年近50岁,才成为左拾遗,没过多久还被贬官了。李白也是四十多岁,做了一个翰林学士,并且只能为唐玄宗写写诗词歌赋,没什么参与政事的权力。
江州之后,白居易又任中书舍人。不过,白居易比较厌倦朝堂的勾心斗角,自求出外,任杭州刺史,能够主政一方。
到了晚年,白居易已任刑部侍郎,他对名利并不怎么看重,不久后以老病为由,换了个轻松点的职位,一直秉承着“独善其身”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