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世上哪个奖项名气最大,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诺贝尔奖。
众所周知,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时至今日,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只有少部分,
这部分人中包括了屠呦呦、杨振宁和莫言等。
杨振宁和莫言同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一回,杨振宁和莫言共同参加了一档节目,
在节目中,杨振宁问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诺奖有何感受?这本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而莫言的话让却人叫好。这当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文章插图
杨振宁发问
杨振宁和莫言二人在各自的领域中皆获得了显著的成就。
杨振宁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后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多年来一直助力于推动中美文化交流,为促进中美两国建交和两国人才交流以及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本名为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是著名的中国当代作家。
在节目上,
杨振宁问莫言,我们俩的出身不同,我是大学教授的儿子,你是农民的儿子,站在诺奖的颁奖台上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发问后,杨振宁谈了谈自身获得诺贝尔奖的感受,随即把话头引向了莫言。
虽说杨振宁问的问题十分尖锐,但也不能说是故意刁难莫言。
文章插图
也许只是单纯的好奇莫言当时领奖的感受才发问,并不是有意挖苦他。
杨振宁的发问纯属好奇,但在世人眼里可能是故意挑事。开头提到出身不同,其实不一定是讽刺莫言,而是觉得他身为农民的儿子还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诺贝尔奖,实在是让人钦佩。
虽说杨振宁并未包藏坏心,但提的问题实在让人难以回答,稍有不慎就会落人话柄,一生清誉尽毁。
在笔者看来,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问题,只是看待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一个人出身的高低并不会决定这个人以后的高度。
出身高的人也会骄傲自满导致失败,出身低的人也会发奋图强最终走向成功。人不能因为出身就被早早下了结论,不论出身高低,都应该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前行,走上巅峰。
文章插图
莫言机智应答
面对如此尖锐的提问,
莫言不慌不忙地回答说自己觉得跟任何人都不一样,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颁给中国籍作家。
莫言还说道,
自己站在领奖台上时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在看国王、王后以及他们两个漂亮的女儿。
话音一落,台下掌声雷动。莫言巧妙的回答了杨振宁的问题,避开了出身的不同,并将问题扩大到了国家之间的不同。又说自己是个观察者,一番风趣幽默的话将现场紧张的气氛化解,可谓是机智过人。
多年来的写作经验,莫言在运用语言上早已出神入化,不少业内人士对莫言的评价都颇高。
例如作家李静宜评价莫言,说他是才华横溢的作家,透视社会人生和历史的视角,语言恣肆狂放,好像掩抑不住内心汹涌澎湃的要表达的东西。
文章插图
莫言的作品的主旨思想大多数为乡土情怀、解构正史、反人性批判、批判退化以及批判欲望。因为有着多年的农村生活经历,莫言总能以自身独特的写作手法和强大的想象力表达出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真实情况。
笔者认为,出生于农村并不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或者说人人都不必为出身而自卑,因为没有人能选择出身,我们能选择的只有自己的未来。出身于农村,也许是在起跑线上输了一截,但是谁能预料到今后的发展?早知道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6年,莫言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
- 冬夜里最动人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读来让漂泊的人感受颇深
- 跟小记者走进茶社,学习茶艺,一起感受茶艺之美!
- 2位诺奖获得者同台,杨振宁提出一问题,莫言的回答让人拍案叫绝
- 莫言:请活好,你的下半辈子
- 在朝歌老街感受千年文化
- 博物馆探秘|来鲁博感受齐鲁大地的深厚底蕴
- 霞浦开展“闽剧进校园”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海口市小学生“写春联送祝福”
- 陈丹青:虽然没有读过莫言的书,但我知道他获诺贝尔奖与作品无关
- 莫言回忆童年:感到自己跟一头猪、一条狗没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