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是一个一直不被中原王朝所认可的朝代。但是很遗憾的是,金国的的确确占据北方中原地区长达120年之久,也是第一个提出中华一统概念的朝代。
之所以称金为一个朝代,那是因为金国基本继承了几乎所有北宋遗留下来的政治、文化,自身的军事实力又过于强硬,完全碾压同时期的南宋。
【 科举制度|金国女直文字是如何推广的?科举制度与唐宋不同,差点取代汉字】尤其是在科举制度上,金国丝毫不逊色于同时代的南宋。著名的大词人辛弃疾,在14岁的时候就曾经参加过金国的科举,很可惜的是,他落选了,从此走上了反金之路。
文章插图
01金国的科举,基本沿用宋朝时期遗留的教材。
和现在考试划范围不同的是,在古代科举制度中,根本就不会给考生们划范围。但是天下有那么多书,真正全都读完,这辈子的时间都不够,到底该专注看哪些呢?
这个时候,类似划范围的一种措施,也就出现了。一般想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要熟读四书五经。
所谓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以及中庸。所谓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以及春秋。这几套书基本上就是科举考试的范围。
凡经,《易》则用王弼、韩康伯注,《书》用孔安国注,《诗》用毛苌注、郑玄笺,《春秋左氏传》用杜预注,《礼记》用孔颖达疏,《周礼》用郑玄注、贾公彦疏,《论语》用何晏集注。邢昺疏,《孟子》用赵岐注,孙奭疏,《孝经》用唐玄宗注,《史记》用裴骃注,《前汉书》用颜师古注。---《金史》
看起来好像就只有九本书,其实攻读起来,还是非常吃力的。其中一本易经,就够一个人研究一辈子的了。
金国开始科举制度以后,对教材是有过一次仔细的筛选的,因为原始教材不足以考察足够的知识面,所以那些在历史上具有权威性的注解也就被沿用成为了教材。
四书教材:
对论语用何晏集注作为教材。
何晏是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的孙子,他的母亲尹夫人改嫁给了曹操,所以何晏也是曹操的义子。
对孟子用用赵岐注,孙奭疏作为教材。
赵岐是东汉末年经学家,活了九十多岁,一直活到曹操掌权的时候。孙奭是北宋的经学家,金国能够用孙奭的这一版本做教材,可见他们对文化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
五经教材:
对诗经则用毛苌注、郑玄笺的版本作为教材
。毛苌是西汉大儒,郑玄则是东汉末年的儒家学者、经学大师。
对礼记则用孔颖达疏作为官方教材。
孔颖达是唐朝初年十八学士之一,同时也是孔子的第31世孙,在唐朝是经学大师。
对周礼则用郑玄注、贾公彦疏作为教材。
郑玄还是对诗经做注的那位东汉大儒,而贾公彦则是唐朝初年的儒学家,也是第一个发现指纹特征和用途的人。
对春秋则用杜预注的版本作为教材。
杜预是传奇人物,带领晋国大军灭亡东吴,完成了晋武帝一统天下的大业。此后杜预出将入相,且专研学术,著有春秋左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
四书中的大学、中庸,五经中的尚书则是以原文作为主要教材资料。除了这些教材以外,其实还有大量史书作为教辅资料,所以涵盖的知识量还是相当大的。
文章插图
02金国在科举制度上,已经完全超越辽国。
我们都知道,辽国是契丹人建立的王朝,而金国是女真人建立的王朝。当年金国和北宋合伙将辽国消灭,而金国基本继承了辽国的所有土地和人口资源。
在金国灭亡北宋以后,长江以北的大片地区,基本上都落入了金国人的手里。
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金国的学术完胜辽国,毕竟他们兼并了大量宋朝的领土。
金国的科举制度基本沿袭了唐朝、宋朝的办法,
- 科举考试冒名顶替?杖刑、充军、连坐、终生不得考试——你还敢吗
- 明朝冤屈事用命考科举,饿死妻子,过继亲儿,还有人为其平反
- 古代科举经历1300多年,六首状元仅有两位,他们谁更厉害
- 古代科举状元的书法作品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世官制到科举制,看古人对人才选拔的执着
- 古代公认的大才子们,为何都科举落榜!
- 刚当了状元,科举考试就取消了,最后一位状元人生有多荒诞
- 宋代户籍管理制度有多严格?《水浒》中好汉杀人后没有藏身之地!
- 名将施琅为何宁弃侯爵而求花翎,浅谈清代花翎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 被误解的辛弃疾,金朝科举考试落榜后归顺宋朝,一生都被宋廷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