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义去世:把独立判断和真实见解融入历史现场 | 《十月》年度中篇小说榜发布 | ......
文章插图
近期,改编自作家陈彦同名小说的电视剧《装台》在央视播出,随着剧集的不断发展,探讨的声音愈发明朗,观众也一路跟随主角的视角感悟生活的酸甜苦辣。随着电视剧的收官,许多仍感意犹未尽的观众纷纷在各大论坛发帖讨论:“这才是主旋律!”“现实生活剧的一股清流”,在评分“严苛”的豆瓣网友那里,《装台》获得了8.4分的高分,可见年轻一代也高度认可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
文章插图
于收官前一日所举行的创作研讨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周继红表示,该作“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深度和广度的精品力作”,在创作上有三个特点值得关注:在主题立意上,剧集秉承了原著小说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在艺术表达上,剧集追求真实的生活气息;在艺术转化上,剧集可以称之为文学作品转化为影视作品的一次成功案例。
当参加读者活动,被问想到没想到《装台》电视剧如此火爆时,陈彦说:“我真的没有想到,我是根据自己的精神和生活需要写作。”
的确,无论是《装台》所展现的后台繁琐工作,还是后来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主角》中所呈现的演员的多面人生,陈彦始终在写他最熟悉的生活、最打动他的生活。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陈彦就《装台》与读者交流
从《西京故事》到《装台》再到长篇《主角》,陈彦可以说给了中国文学一个又一个惊喜,他扎实的写实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细腻的人物塑造、绵密的叙事风格赋予其小说独一无二的品格。
陈彦多年从事戏剧创作,以“西京三部曲”蜚声戏剧界,并三次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但于小说一途,真正可谓评论家吴义勤所说的“大器晚成”。201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装台》,描写一群常年为专业演出团体搭建舞台布景和灯光的人,在这部小说里已经可以寻觅到陈彦小说的一点特质,如评论家李敬泽所说:“《装台》有一种盛大的‘人间’趣味:场景的变换、社会空间的延展和交错、世情与礼俗……现代小说常常空旷,而《装台》所承接的传统人头攒动、拥挤热闹。”
之后,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的长篇《主角》同样如此。小说描写的时段为从改革开放之初至今的四十年,以秦腔名伶忆秦娥的半生演艺生涯为主线,牵涉起广阔的众生情态、时代变革,在生命与传统文化、社会与个体两个空间的交错中展现了“人间”真实的样态。
文章插图
■作家陈彦郭天容/绘
在本报之前对于陈彦的访谈中,他坦陈了包括《主角》《装台》等作品的创作心迹。陈彦无疑是一个诚恳的讲述者,将秦腔这样强劲的文化生命形态注入小说中,在社会/个体生命、历史/现实中捕捉那些接着地脉的鲜活灵魂。
文章插图
人生如一场秦腔大戏,
不踏荆棘,何来桂冠
本报采访人员 何晶
刊于2018年3月5日文学报
采访人员:从《装台》开始,你就将自己熟悉的舞台搬至小说,将戏剧的台前幕后、现实生活、人物命运、人生况味通过小说黏合在一起,长篇小说《主角》亦是如此,不同的是中心人物变为了戏剧舞台上的主角。这次为什么是主角?
陈彦:主角是个象征。从本质上讲,我更想表达一种生命样态的抽象。但任何抽象的东西,又是需要具体形象来揭示的,因此我就选择了最熟悉的生活形态,来完成这种抽象的意义。生活中主配角几乎无处不在,而用舞台艺术中的真主角来表达这种主配角的关系,更有趣,更丰富,并且也更能裹挟进社会生活的“汤汤水水”与方方面面。因为戏剧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好的戏剧是现实的超级浓缩版。小说是需要从小处说起的,当然,如果仅限于小,那么说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 农村讲究“前不栽桑、后不栽柳”下半句才是精华,说尽生活智慧!
- 封神榜三位圣人的实力那个最强,为什么元始天尊成为最后的赢家?
- 生活中遇到小人怎么办鬼谷子掌握这3招,让他们成为你的助力
- 老人独自生活在山里,他用40年的时间,把悬崖变成一个巨大艺术品
- 做事不明智,生活不如意
- 唐朝经济繁荣、贸易商品繁多,为何酒器成为日常生活的标配?
- 笔记·天翻地覆也要好好生活
- 李白为什么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 《悯农》作者:吃得“苦中苦”的人,大多毁在了“人上人”的生活
- 方寸斗野,隐藏在玲珑精致后的人文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