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以尊卑之分进行乘轿避让为例,浅析明中后期官员乘轿中的礼仪( 二 )


官僚政策的含糊,各大臣之间以外在的乘轿礼仪来潜移默化的彰显自己的权力。而且常常因此产生纠纷,官官相逼,社会一片黑暗混乱。
 官员|以尊卑之分进行乘轿避让为例,浅析明中后期官员乘轿中的礼仪
文章插图
明代嘉靖年间,由于一位尚书在乘轿途中不避让,从而导致了一个重大的事件,继而引发了一场政治上的大风暴。霍韬,明朝吏部左侍郎,表现出众,提拔为南京礼部尚书,就是这次前往南京前,上书了关于乘轿礼仪的文章,他指出,南京的官员对于乘轿礼仪毫不在意,出行时本应卑让尊,可是几乎所有官员都是各自行动,毫无秩序可言,他觉得官员应该严格遵守秩序,要不然怎么去教化庶民。
他上书请求申明礼制,但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等待他的却是,无数大臣官员的争锋相对,随即霍韬与各大官员展开激烈的争论,此时,面对各方面的压力与反抗,霍韬提出了祖制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一一反驳,坚持自己的观点,应当革除旧弊,以一己之力回击了李充浊,夏言等人。
慢慢的,这场斗争逐渐变成了政治上的斗争,皇帝偏袒夏言,最后,双方讨论的结果是四品以下乘马,遇到六科要回避。这时持续两个月的乘轿礼仪事件才得以平息。那么,为什么一个小小的乘轿礼仪就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呢?我们来看看这背后的真实利害。其实,乘轿礼仪之间的斗争也就是官员地位之间的斗争。
 官员|以尊卑之分进行乘轿避让为例,浅析明中后期官员乘轿中的礼仪
文章插图
明后期官员大都腐败落后,社会也是一片狼藉。张永明,南京刑科给事中,在南京任职时与霍韬争论乘轿礼仪,如此一来,虽说明着是尚书和给事中为乘轿礼仪的斗争,但其中暗含着的,却是社会中权势地位之间的角逐,也侧面反映出了明朝对言官的重用。
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出,明朝阁臣的地位也越来越巩固。这种局面并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且经历了一段很长的过程,具体的可以自行搜索相关的信息。
三、总结
所以,明中后期的乘轿的礼仪,向我们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权势地位的重要性,政治格局也是与其息息相关的,乘轿礼仪是明后期社会性质改变,转型的一个重要导火索,也是社会现实的映射。社会,国家应该遵循规则,才能有条不紊的向前冲,打造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礼仪定式》
官员|以尊卑之分进行乘轿避让为例,浅析明中后期官员乘轿中的礼仪】霍韬的《申明礼制疏》